文章
釐清醫保計劃辯論的謬誤
Friday, January 14, 2011

何俊仁
2011.1.14.

「醫保計劃」-- 醫療改革第二期諮詢於一月七日完結,過去三個月,筆者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地區和關注團體舉辦的論壇細聽專業界別、基層市民,以至政府官員的見解,覺得在討論是否應以500億元推行醫保計劃時,存在很多謬誤,須加以釐清。

醫保與推動醫改目的並不相干

謬誤一,政府在2008年醫改第一期諮詢時,自願私人醫療保險獲得最多支持。但政府在第二期諮詢已偷換了論題,醫保計劃與推動醫改的目的並不相干。第一期諮詢提出推行輔助融資方案,是為解決未來醫療開支大增的問題,但醫保計劃卻不能紓緩公共醫療開支增長,這是政府官員承認的。醫保計劃耗盡500億元醫改資金,公共醫療佔總公共開支的比例由現時的15%增至2033年的27.3%的推算不會改善,反而會進一步加劇整體醫療開支的增幅。

 

謬誤二,市民支持自願醫療保險並不等同優先用公帑資助醫保。政府謂民意調查發現市民支持自願醫保,卻不提政府數月前調查發現,若增加醫療撥款,市民選擇改善公院服務(87%)或設立全民醫療儲備(73%),遠高於選擇資助醫保或私營費用(53%)。政府選擇性引用調查結果,加上錯誤連繫,製造理由以公帑資助醫保,有扭曲民意之謙。

 

醫保或令醫管局流失近一成人手

謬誤三,醫保計劃可減輕公營醫療負擔,依靠公營醫療的市民因而可受惠。這個推論似是而非,與政府顧問的研究報告相反。顧問指醫保計劃會讓部份病人轉往私營,但醫管局的醫生亦會隨之流失,公營醫院的輪候時間會延長還是縮短,取決於醫護人手的供應。根據精算結果,推行醫保可能令私家醫院立即需要額外270名專科醫生,醫管局現只有2837名專科醫生,醫保可能令醫管局流失近一成人手。同期醫管局住院人次只減少3萬,即減少2.4%。醫管局專科醫生更緊絀,公營的病人不但沒受惠,反而要忍受服務質素下降、輪候時間更漫長的後果。為減少人手流失,公營醫院須提高薪酬或晋升機會,令醫療成本上升。即使政府不減醫管局撥款,服務質素仍將惡化。政府官員刻意簡化醫保計劃對公營醫療的負面影響,以不當假設代替其專家顧問的結論,有誤導民意之謙。

 

謬誤四,因應醫保計劃增加人手需求,政府將增加醫科畢業生。政府官員令人以為政府會解決人手問題,其實偷換概念,混淆訊息。首先,教資會增加醫科畢業生時並沒考慮醫保計劃的影響。此外,醫保計劃保障住院及專科服務,流失的主要是專科醫生,並非剛出校門的畢業生,而培訓專科醫生需13年,短期內無可能大量增加。筆者在立法會質詢政府如何因應醫保計劃規劃人手,有何具體措施增加專科醫生,行政當局沒有實質答案或承諾。筆者最大顧慮是,面對醫生業界的反對,政府不敢增加人手供應,任憑專科醫生奇貨可居,加上醫保計劃不限制保費,日後參加醫保的市民需承受保費不停上升的後果,受惠於醫保的只有醫生和保險業。

 

謬誤五,醫保計劃能保障長者和長期病患者。雖然醫保計劃規定不能拒絕長期病患者和長者購買醫療保險,但長期病患者保費可達標準保費3倍,日常的專科門診和藥物開支不包,政府沒估算多少長期病患者將參與計劃。長者方面,70-74長者每年保費7710元,未計佣金及其他成本,高風險者須另付附加費,現已65歲以上人士的附加費更不設上限,住院時另需支付10-20%的費用,有多少長者有能力支付?政府顧問估計,若政府不另外津貼,大部份退休人士將放棄保險,轉往公營醫院。

 

諮詢期間,保險業、醫護界別等受惠的團體積極回應,爭取最大利益同時接受最少規管。基層市民、長期病患者和長者可能因醫保而利益受損,但混淆訊息令他們誤以為能間接受惠,最多不能直接獲得醫保資助,因而對諮詢反應冷淡。醫療融資問題本來複雜,政府官員不但不釐清謬誤,反而製造混淆訊息,旨在推銷醫保方案,令諮詢失去意義。即使能蒙混一時,日後推行醫保,若出現人手短缺、監管保險業和醫生無力、保費上升、公營輪候時間惡化、醫療經費不足的局面,政府仍需面對各方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