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不要揣摩上意 努力爭取民主
Friday, August 10, 2007

去年,曾蔭權在競選特首時,曾作出一些豪言壯語,如他要在未來的任期內解決政改的問題。後來,曾蔭權再進一步說,在政改問題上,他會以三個主流方案向市民諮詢,並會把任何一個得到六成以上市民支持的方案提交北京。他自己亦會對此作出支持並希望說服北京和香港各界接受。但到了當選後,他透過了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的表述,逐漸就他作過的承諾退縮,出現了「跳票」的情況 (bounced cheque)。

 

首先,他發表的政制諮詢綠皮書不就三個主流方案諮詢,而是提出一大串的政治議題。從哲學性、原則性的普選如何有利資本主義發展、如何照顧均衡參與,到技術性的如何提名及行政長官人數應有多少人等- 使人感到支離破碎和既煩且亂,亦重覆著一些不必要的爭論。22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提出的2012年雙普選方案,只隱藏在一大堆分散凌亂的問題中。整份綠皮書根本沒有列出任何具體政制方案,諮詢港人意見。 第二張跳票,就是曾蔭權透過了林瑞麟表示市民大多數支持的方案,必須要有三份之二立法會議員支持,他才將建議提交北京。這個新加的條件是使曾蔭權可以利用立法會議員的取態,為自己金蟬退殼。

 

眾所周知,立法會內不少議員都依據北京的示意來取態。眾所周知,自由黨和民建聯2004年時在北京的壓力下,放棄黨綱和參選政綱,從支持轉為反對2007/08雙普選。故曾蔭權實在完全沒有自己的政見和定位。 無疑,中央早已手操皇牌,透過2004年4月26日人大常委訂下的政改機制,從啟動至議決都須經北京的批准。此外,北京方面又可透過釋法,隨時把基本法條文中的字眼例如「循序漸進」、「民主程序」及「普選」等名詞作「從心所欲」的解釋。曾蔭權只淪為中央的代言人,或許還常有一些游說、安撫和緩衝的角色而已。如此這樣,諮詢還有意思嗎?民主還有希望嗎?筆者認為還是有的。

 

筆者從大的政治格局和歷史發展趨勢中,有以下四點觀察:(1) 國家在經濟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二十多年後,始終要把政治改革放在國家議程上,中央亦要考慮民主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這是大勢所趨,讓香港這小特區先民主起來是明智之舉,相信中央領導層內不乏有胸襟遠見之人持有這看法;(2) 香港自八五年推行政治改革,至今超過二十載,以香港的經濟社會文化條件以至市民對民主的期望,不實行民主,實難長治久安及政通人和;(3) 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和金融中心,對國家發展尤其與世界經濟體系接軌,扮演重要的橋樑角色,在香港建立一個符合國際公認標準的制度,實有利香港,亦可有助國家提升國際聲望和促進長期的發展;及 (4) 若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不能實施民主。那對已實行全面各級普選的台灣來說,回歸和統一等同是「去民主化」,以體現中央主權的實施。這樣的「一國兩制」有可能得到台灣人民的支持嗎? 香港的民主前景,雖是荊棘滿途而且困難重重,但絕不應看成是一個只有北京「由上而下」一手遮天的局面。市民鍥而不捨、持續爭取的意志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香港民主運動的最大危機,就是大部份市民認為北京君臨天下,百姓無能為力,只得放棄自己的訴求和作無限的忍讓,這就變成一個自我對應的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sy) 的敗局,本來不一定是如此壞的局面,就是因為自己的悲觀和放棄而使它實現了,這使人不但感到悲哀的,而且亦完全失去了公民的尊嚴! 簡單的總結,筆者對如何回應政制綠皮書有以下的策略: (a) 不要理會諮詢是真是假,要當真的,要嚴肅和積極回應,而且要發動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回應,絕不要放棄表達民主訴求的權利; (b) 諮詢文件雖是分簡為繁,我們要以簡代繁地回應,換言之,如市民是支持民主派的2012年雙普選方案,就簡單直接說,然後可作或不作補充的解釋和說明; (c) 不要估計北京是否已有定局,要誠實無畏地把自己的民主訴求全面說出,不要推敲上意而作無條件和不必要的退讓。 (d) 縱使曾蔭權只是北京的代言人或使者,亦要爭取每一個渠道向北京和曾蔭權表達自己的意見。

 

同刊於2007年8月10日明報

作者 何俊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