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政府不應操控人口數目
Wednesday, July 04, 2007

聯合國人口報告指出,本港出生率在185個國家或地區中敬陪末席。去年香港每千名女性只生育989名嬰兒,遠低於人口更代所需的2100名。今年金豬年,預計較多市民會選在今年生育,但撇除約3000名外地父母所生的嬰兒後,香港的出席率較去年更低。以現時的出生率,統計處推算若沒外來人口,香港人口將由2012年開始萎縮,並迅速老化。推算未來三十年香港的人口會上升至約840萬,是因為每年有約58000淨遷入人口,填補本地人口的負增長,並紓緩老化速度。 

 

然而,近年大批港人回內地生活,持單程證來港的人口自2001年開始減少,未來香港的淨遷入人口以及人口增長,可能低於統計處的推算。要達到特首日前在接受《金融時報》的訪問時所希望的增加逾四成至1000萬,避免人口老化,恐怕要在來港人口的質素各方面作出妥協。  香港在2003年的老年人口撫養率是每千名15-64歲人口對161名65歲以上高齡人口,至2013年將增加至178。若我們希望控制香港的人口結構,維持在現水平,便須在十年間額外輸入59萬名15-64歲的年輕人口。在勞動人口的質素和香港競爭力保持不降的條件下,輸入勞動年齡人口,使撫養比率保持現水平,幾不可能。  

 

其實,多年來各國的政府和學術機構都無法就增加人口、扭轉人口老化趨勢的討論達成共識。生育率、移民數目存在很多變數,極難準確推算人口數目和結構,更遑論操控人口結構。美國、澳洲都曾討論規劃人口數目,但都沒結論。1996年美國長遠發展委員會曾建議將穩定人口訂為十大目標之一,然而,最後並未能就人口數目或人口增長率訂出全國目標。在澳洲,近年亦曾作出類同討論,而最後的結論是,不適宜就人口數目設立目標,討論人口問題時,應集中討論如何保持移民質素、鼓勵更多市民投入勞動市場、避免生育率持續下降,以及環境可持續發展。  

 

香港經濟體系高度開放,鄰近地區在經濟、政策各方面的改變,都將對本港的人口流動造成很大影響,推算及操控人口結構、規劃人口數目,更是難上加難。而且,以香港的社會價值,港人移居內地—外地、是否生育下一代等決定遠非政府可操控或預測。政府能影響人口數目的較有力措施,主要限於調整出入境政策,吸納移民。但是,現時全球爭相競奪人才,內地發展機會良好,香港想吸引高質素人才來港發展,並非易事。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和較鄰近地區優勝之處得到保留,為了紓緩人口老化,降低來港人才的條件,必影響香港競爭力,亦非可行方案。  

 

因此,訂定理想的人口數目、規劃人口結構,採取措施扭轉老化的人口發展趨勢,不應是特區政府的角色。政府的適切工作,應是就人口發展趨勢,作出最保守的預測,同時平衡各方面的需求和意見,制訂全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確保無論在整個社會層面、政府層面,或者市民個人的層面,都未雨綢繆,準備迎接人口老化等未來人口發展趨勢帶來的挑戰。

 

同刊於2007年7月4日文匯報

作者: 李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