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產鼓掌的預算案
Wednesday, March 07, 2007

繳稅數萬元的中產階層是預算案的大贏家,財政司削減薪俸稅稅率、擴闊稅階之餘,再退稅一半,明年收到的稅單,繳稅額可能只是今年四成! 預算案應該是回歸後「派」錢派得最多的一份,這些錢,本來就是過去政府用不同方法累積起來,還富於民能促進社會和諧,政府日後的預算案也應考慮以今年為藍本。隨着市民要供強積金和日後的醫療供款,政府應該考慮繼續減輕市民稅務負擔,不然,政府不加稅,但各種各樣的供款,實際上也令市民「可動用收入」減少。  

 

預算案本來就是一份與稅務相關的政策文件,政府透過減稅,令中產成為最受惠者可以理解。筆者認為唐司長並非沒有同情心的人,他主持扶貧委員會,必定能了解在經濟超級富裕的香港,貧者的坎坷,他能否再開動「雷達」找尋一批「三無」人士,讓他們與所有市民一樣,分享政府龐大盈餘還富於民的喜悅呢?  所謂「三無」人士,是不需要繳交薪俸稅、差餉,又不是綜援受助人或領取「生果金」的基層夾心人士。他們又並非居於元朗、屯門、離島和北區的低收入人士,在預算案中直接得益甚少。以居於公屋的居民為例,即使他獲退回部分差餉,整個家庭只可減少七百元開支;但一家三口單親綜援戶,獲發額外一個月標準金額可能超過五千元!  

 

民主黨與唐司長一樣,最希望有能力工作的綜援受助人能盡快重新投入勞動市場,而不希望社會制度吸引市民寧願領取綜援,所以民主黨去年建議政府放寬「交通津貼」,減輕市民的車費負擔,就是為了鼓勵市民工作。這與政府的思維一致,唐司長也採納了這項建議。  

 

筆者尤其關注低收入家庭處境可能比綜援戶更惡劣的現況。經濟發展兩極化,低收入職位不足,「賤物鬥窮人」,這些職位的薪金每況愈下,當觀塘也建起美輪美奐的新式商場,基層市民的收入,能否應付他們所需?能否讓父母滿足子女成長期的需要呢?  英國政府有所謂低收入津貼(Working Tax Credit)和兒童津貼(Child Tax Credit),補貼有工作的低收入家庭,既鼓勵他們工作,又確保他們整個家庭有足夠收入應付開支,移走阻礙市民由領取福利過渡到工作的障礙。為何要有額外的兒童津貼呢?美國有一研究顯示,投資在兒童的資源,對整體社會的回報最佳,因為貧窮兒童得到協助,長大後能覓得工作、繳稅、減少犯罪率,所以美國也有類似的低收入補貼。  

 

很多低收入家庭面對的,只是短暫的經濟不景,如果他們的子女因此沒有機會參加活動,發揮潛能,香港社會說不定損失了很多個鋼琴神童沈靖韜,而多了很多隱閉青年。筆者認為,香港的財政穩健,如能增加扶助貧童發揮潛能的資源,對社會發展很有幫助,望唐司長再考慮民主黨建議的兒童發展基金的方案。

 

同刊於2007年3月7日文匯報
作者 李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