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經濟高峰會應「兩不兩要一避免」
Friday, June 02, 2006

曾蔭權要成立經濟高峰會,探討香港在「十一五」的角色,早有論者指可能成為口水會,不過成效如何還是要靜觀其變。然而,政府若希望這個經濟高峰會既有成果又得到公眾認同的話,應慎重考慮以下「兩不兩要一避免」的因素:

 

一、不任人唯親  

獲曾蔭權任用的多是精英,公眾形象較佳,較為社會接受。但曾蔭權明言「親疏有別」,若經濟高峰會又是起用自己的親信,則難免引起公眾猜疑,經濟高峰會是否另一種官商勾結、分配利益的幌子。

 

二、不因人廢言  

若政府誠心希望聽取「社會中最好的經濟腦袋」的意見,除了符合「不任人唯親」的條件,更應廣納社會上對經濟發展有貢獻人士提供的意見。「高峰會」除了可以以論壇和研討會的形式舉行,也可以以網上論壇的形式,對公眾就高峰會論及的議程提供意見,供「高峰會」成員參考。此外,筆者希望,倘若政府能放下成見,委任一些與政府有不同意見的人士成為成員,並誠意採納他們的意見,不要因人廢言,令「異見者」變成高峰會的「花瓶」。

 

三、要敢於捍衛本港整體的利益  

內地與香港有互補關係,也有競爭的關係,筆者當然希望高峰會討論的成果,都會有助兩地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但假若真出現一些兩地利益矛盾的地方,尤其對香港整體發展屬關鍵的提議,我們必須以維護香港整體發展的原則,而要敢於捍衛本港整體的利益。

 

四、要維護香港的優勢  

香港的優勢在於軟件方面,包括香港的言論及資訊自由、法治、較完善的金融體制、自由經濟等等。經濟高峰會的目標,是要藉「十一五」的契機,讓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起動。不過,既然上述都是香港的優勢,經濟高峰會的討論或結論,不該與這些優勢有抵觸。

 

五、避免成為計劃經濟的一部分  

香港要掌握內地「十一五」的「機遇」,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是,「十一五」實際上是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一個中途站。故此,內地在「規劃」經濟發展時,需要顧及國情現況,不可以過分冒進,因而「十一五」雖然與過去計劃經濟比較,已大為改進,但與香港一向奉行的市場經濟仍有很大距離。因此,經濟高峰會在探討香港在「十一五」的角色時,應繼續擔當香港的角色——引領中國與國際接軌,包括在法制方面要更建全、逐步減少「規劃」涵蓋的廣度和深度,而由市場扮演應有的角色等,絕不能只著眼於短期的經濟增長,而以計劃或規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

 

同刊於2006年6月2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