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今年盈餘不少於一百億元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本來以為是「心想事成」的預算案,被評為「守財奴」預算案,皆因號稱要維持低稅的政府,在沒有需要的情況下——多達三千億元儲備、四千四百億元外匯基金累計盈餘,以及筆者估計今年高達一百五十億元盈餘——仍然不肯將零三年因財赤而引入的應急加稅措施撤銷。 筆者早已指出,即使政府不減稅,也不會將盈餘用於扶貧,只會放在庫房,現不幸言中:政府打算在未來五年從市民口袋中多取九百億元放在庫房,卻只肯減稅十五億元、用一億元扶貧。  

 

市民為什麼要繳稅?因為一些設施或服務只能由政府提供,或者因為「市場失效」,由公帑營運管理較佳,而稅收也具財富再分配的效用,即是稅收是給予政府運用而非儲存。既然徵稅的目的,只不過是為市民提供服務,稅收應是適可而止,不需要用,便不應徵稅。但香港政府理財哲學並非如此,而是無論任何時候都以多達天文數字的儲備為榮。  

 

筆者多次指出,政府的儲備,已多至要「排洪」的水平。如前文所述的七千四百億元,若兌換為一元硬幣,面積可覆蓋接近半個香港!筆者並非不同意要徵稅:一個民選政府,選舉時以加稅和增加福利為政綱,獲選民支持上台執政後加稅,也是得到選民的授權。但是特區政府既非民選,在沒有必要下不斷累積盈餘而不使用,還計劃開徵銷售稅,筆者無法贊同。 更令筆者不能認同的,政府運用低估盈餘的手段,令沒有仔細研究政府公共財政的公眾,以為政府財政不穩。  

 

去年經濟改善,政府已開始受壓減薪俸稅。去年三月公佈預算案時,政府居然預計零四/零五年帳面盈餘只有一百二十億元。但其實庫務署早已公佈政府在首十個月的盈餘共有二百廿四億元,差不多是政府數字的兩倍!由於最後兩個月政府很少會有大額赤字,故政府實際上大幅低估政府的盈餘。  由於一般人會以為預算案的數字最新最準確,故政府這樣做的好處,是令要求減稅的市民、學者、議員及專業人士,接納政府財政欠佳,不減稅或只象徵式減稅是可以接受的。  

 

實情是,零五年四月底,《撥款條例草案》在立法會投票當日,庫務署已公佈,政府零四/零五年的盈餘多達二百一十四億元,但其時已無人深究了。  

 

今年政府又重施故伎,在預算案中估計零五/零六年只有四十一億元盈餘。其實,零五/零六年度首九個月,政府只有六十億元赤字。筆者翻查過去五個財政年度最後三個月的政府收支,發現除零一/零二年外,其餘年份最少有一百五十億元盈餘,故一百億元盈餘應是合理。筆者本周便在立法會與財政司司長打賭,本年最終的盈餘,不會少於一百億元!  

 

除非今年最後三個月的經濟奇差,否則根據經驗,政府公佈的四十一億元盈餘,必然遠低於今年底才公佈的正式數目,但屆時已沒有人再去關注一份重要,但很沉悶和滿佈數字的報告了。

 

(本欄每周五刊出) 同刊於2006年2月24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