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民主黨:一次過派糖非審慎 促設「高齡人口儲備基金」減醫療供款
Tuesday, January 08, 2008

民主黨建議,鑑於政府今年盈餘多達千億元,政府除了用盈餘減稅及增加公共服務外,應善用部份盈餘,應付人口老化引致的公共醫療及社會福利開支增長,尤其致力減輕市民日後的醫療供款負擔。民主黨的具體建議,是從今年盈餘撥出五百億元成立「高齡人口儲備基金」(下稱「基金」),並每年從外匯基金投資收入中撥出一半作基金經常收入,預計五年後基金能滾存一千九百億元,將有助紓緩日後推行醫療融資時,市民所需的供款額。

 

盈餘逾千億

政府公佈截止去年十一月底,即今個財政年度首七個月,政府累積盈餘高達五百零六億元。民主黨指,去年同期政府赤字三十五億元,今年盈餘卻高達五百億元,故估計今年最終盈餘將會超過一千億元,遠高於原來預計的二百五十四億元。 「即使最終盈餘達到一千三百億元也不出奇!」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議員強調。「如果政府打算今年派出六、七百億元,即使是一次過措施,也不見得是『審慎理財』,那只是『為派錢而派錢』。」

 

不應「為派錢而派錢」

民主黨指,政府盈餘破紀錄,正面臨如何「派錢」才令市民滿意預算案的困境;但另一邊廂,政府卻密鑼緊鼓要推出醫療融資的諮詢文件,計劃引入醫療供款制度,政策互為矛盾。 「政府一邊為派錢而派錢,另一邊卻想盡辦法從市民口袋中收錢,實屬多此一舉,令人覺得政府內部各自為政。」民主黨經濟政策副發言人范國威表示。 一如很多發達國家一樣,香港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逐步踏入退休年齡,未來二十年,超過六十五歲的長者人口將由現時約一百萬人增至二百六十萬人;佔人口比例則由現時約一成三增至兩成六。由於長者多有長期病患,需要長期使用醫療服務,加上長者收入較少,本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全由稅收支持,當長者人口急升,的確可能令公共醫療開支大增,如果沒有其他方法融資,可能會影響其他公共服務。 為了解醫療開支增長的情況,民主黨以官方數據推算後,發現即使政府將醫療開支佔政府開支的比率,由現時一成四增至一成七,仍然遠遠追不上醫療開支的增長速度,而兩者的差額若全部由市民供款承擔,市民的供款額將會很高,對基層市民尤其不利。 以二零二零年為例,政府委託香港大學推算所得,公共醫療開支將佔本地生產總值4.4%,以二零零七年的價格計算,約為六百八十八億元;若醫療開支佔政府開支一成七,則為四百廿二億元,兩者差額為二百六十六億元。 「二百六十多億元是極龐大的數目,零六/零七年,該年全港二百多萬市民的強制性強積金供款,也只有二百六十億元。如果上述公共醫療開支與庫房支付的部份的差額全由市民供款負擔,我們可想像到,供款額將會很高。」范國威解釋「現時市民已要供強積金,如果醫療供款與強積金差不多的話,會嚴重影響基層市民的生活水準,令貧富懸殊惡化。」

 

用盈餘外匯基金成立「高齡人口儲備基金」

「很多國家因為長年面臨赤字和有國債,它們除了要市民供款或加稅外,也沒有太多方案,但香港既有千億盈餘,又有近萬億元儲備不用,政府卻要升斗市民從捉襟見肘的薪金中拿錢來供款,是毫無說服力。」單仲偕議員指:「如果政府不或多或少運用盈餘減輕市民的供款額,市民很難認同要供款」。 民主黨建議政府從今年額外盈餘中撥出五百億元,成立「高齡人口儲備基金」,並每年從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中撥出一半注入基金為經常收入。即使這筆基金沒有其他投資收入,五年後便能滾存一千九百億元。基金用於應付因人口老化引致的公共醫療及社會福利開支等,並只會在符合以下條件才會使用:二零一一年後、長者佔總人口比率超過兩成、有需要的醫療開支超過政府開支一成七,及其他相關的福利開支超出指定比率的政府開支。 「由於醫療開支是逐步增加的,初期需要基金補貼的數額會很少,可能約十數億元至少於一百億元,基金結餘在首十至廿年仍會不斷增加。到了後期,人口老化加速,基金數額慢慢減少,市民的供款便越來越重要。」單仲偕解釋「成立基金不能完全取代供款,但是有助減輕市民的供款額負擔。」 單仲偕議員將於明日修訂譚香文議員的議員,要求政府成立上述「高齡人口儲備基金」。

 

民主黨副主席 單仲偕

民主黨經濟政策副發言人 范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