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中小學學生生活習慣意見調查
Monday, April 23, 2007

民主黨於去年向全港、小學派發問卷,以進行一項有關學生飲食、課餘消遣活動及補習情況的問卷調查,藉此加深對學生生活習慣的瞭解。研究得出多項有關本港中小學學生活習慣的結果。民主黨在分析研究結果後,作出多項建議,希望藉此改善學生的生活習慣。

 

是次調查於二零零六年十月至十一月進行,期間我們向全港1,024間中、小學發出問卷。問卷在學校的老師協助下向同學分發,並由學生以自填問卷形式完成。最後收回14間中學和10間小學總共6,159份問卷,當中已完成的問卷有5,780份,未完成及無效問卷各有73和306份。

 

一. 學生飲食習慣 結果及分析 調查顯示每天進食水果及蔬菜一次或少於一次的學生有接近一半 (46.6%),另外有接近一半 (47.9%) 的學生有偏食習慣,其中以少吃蔬果佔最多。此外,學童普遍有進食零食的習慣,有超過一半 (56.4%) 學生每天進食零食的次數多於一次,有六成學生 (60.6%) 反對學校小食部停售朱古力、汽水、薯條等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蔬果含有多種身體必需的維他命和纖維素有助預防血管閉塞、糖尿病及多種癌病,因此根據衛生署的健康飲食指引,學童每天需進食3份蔬菜加2份水果 (相等於1碗半已煮熟的蔬菜、瓜類或菇類加2個中型水果 (如橙、蘋果),以攝取足夠營養。但調查結果顯示,學童每日進食的蔬果量普遍未達標準。

 

儘管衛生署的健康飲食指引強烈不鼓勵學校出售營養價值較低或脂肪、糖/鹽添加含量高的小食。調查結果仍顯示學童偏好零食,並希望學校小食部繼續供應高糖和高脂肪食物,反映學童的健康食習慣尚待改善。 建議 我們認為學生、家長及學校三方面都有責任讓學生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我們因此建議:  學生本身應養成均衡飲食的生活習慣,以吸收所需的營養,讓身體健康成長。  調查發現學生選擇食物時,首先考慮的是食物的味道。家長在選擇食物給學生時,可透過改進烹調技術,引起學生的食慾。 學校可仿效海外學校的經驗:為減少學童接觸「垃圾食品」的機會,逐步在學校小食部停售汽水、零食等不建康的小食,改為售賣粟米等健康小食。  自小學實行全日制後,不少學生進食由學校提供的午膳飯盒,這些飯盒通常少菜多肉,殊不健康。家長及學校應向午膳供應商反映學童膳食營養不足的問題並作出改善。

 

二. 學生課餘消閒活動 結果及分析 調查發現四份之一 (25.9%) 學生過去一個月沒有參加學校提供的課外活動,大部份學生不參加學校課外活動的原因是功課繁重,其他較多學生選擇不參加理由包括:已參加校外舉行的課外活動及認為學校提供的課餘活動形式不夠多元化。學生與同學、朋友 (70.6%) 一起消遣亦較與家人、親戚一起消遣 (47.7%) 頻密。另外,接近四分之三 (74.1%) 的學生每星期用於消閒活動的時間不超過10小時。 部份學生完全不參與學校課堂以外的活動,令學生難以培養合群、溝通和組織能力,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人發展。功課繁重亦令學生減少參與課外活動,除了不參與學校的課外活動之外,調查顯示大部份學生每星期用於消閒活動的時間不超過10小時。 建議 學校應舉辦更多適合青少年參與的課外活動,及善用學生喜歡與同儕相處的特性,設計不同種類的群體活動,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學校亦應適當調節學生功課量,避免對學生構成太大的壓力,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抒緩緊張的學習情緒。

 

三. 學生補習習慣 結果及分析 根據交叉分析顯示:  最多中四至中七學生曾經參與補習 (55.0%)、其次是小四至小六學生 (50.8%) 和小一至小三學生 (39.3%)。  在小一至小三有補習的學生中,大約三份之一 (34.4%) 的學生每月補習開支超過1001元,比例是所有年級組別之冠。  每星期花在補習的時間方面,在所有年級組別中,大部份學生的補習時間都不超過3小時。  六成 (60.2%) 補習學生採用補習社形式補習,三成 (31.5%) 補習學生採用私人補習社形式,同時採用兩種補習形式的學生不足一成 (8.3%)。 統計處調查顯示,2004/05年小學生的補習比率是36%,中一至中三學生補習比率28%,中四及中五學生33.6%,中六及中七學生48.1%。是次研究發現2006年所有年級的補習比例較統計處公佈的2004/05年數字更高。 自2000年教育改革以來,多項的改革措施,包括:課程改革、取消學能測驗及改革公開考試制度等,目的都是鼓勵學生全人發展,扭轉過往香港考試為主的教育制度。

 

不過,是次調查反映改革的成效不彰,接近一半 (47.0%) 的學生仍有補習,所有年級的補習比例較統計處公佈的04/05年數字還要高,而大部份學生 (55.9%) 補習最主要的理由是掌握考試答題技巧,明顯「考試掛帥」,與教育改革的理念相違。 自取消學能測驗後,小學生不用再面對公開考試,但不少小學生爭相補習,小一至小三每月補習開支超過1001元的比例竟然較需要面對會考及高考等公開考試的中四至中七的學生還要高,可見補習風氣已蔚成風氣,遍及中小學各年級。 建議 調查反映中小學補習情況普遍,揭示敎育改革難以改變家長和學生考試成績主導的心態。我們認為改變家長和學生的心態需要多方的配合,學校方面應與家長多作溝通,加強家長教育工作,逐步改變家長「成績代表一切」的思維,更重要的當局應深入教育改革的內涵,透過課程改革、提供更多元化的途徑讓學生升學等措施,鼓勵學生全人發展,籍此減少「操練」文化。

 

調查亦發現大部份學生選擇光顧補習社,我們相信補習風氣近來有增無減,與不少集團式補習社近年大灑金錢推廣,並以種種與健身中心、美容集團無異的噱頭和優惠招生有關。教統局有責任對作為註冊教育機構的補習社加強監管,包括所提供課程的質素、宣傳手法等等,而並非只是單單監管補習社的防火設施及衛生環境等硬件,也不應以市場主導作推搪的理由。 另外,過去一年曾經補習的學生中,四份之三都是以英文為補習科目,可見學生對改善本身的英語水平有強烈動機,亦反映正規教育提供的英文課程未能滿足學生需要。政府應增撥資源,為學校提供足夠的師資、教學資源等支援,鼓勵學生持續使用英語,帶動英語學習風氣,協助學生選取合適的教材以掌握英語技巧,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並善用外籍英語教師,以加強學生英語水平。

 

教育政策發言人及立法會議員 楊森

教育小組成員 羅健熙

本港中小學學生飲食、課餘活動及補習習慣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