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 民主黨今日舉行記者會,批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週發表《善用儲備》文章,批評財政司以「莫須有」藉口,包括曲解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建議,誇大政府所需累積的財政儲備額,從而合理化政府瘋狂將儲備無上限地累積的政策。
民主黨在記者會逐點反駁曾俊華《善用儲備》一文顯示政府,無視市民生活艱難和社會貧富懸殊實況,只顧不斷累積儲備「做靚盤數」,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的典範。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批評,按曾俊華文章的邏輯推論,政府在未來幾年,尚要在現時近六千億元的儲備之上,再儲逾四千億元才合格,是難以理解的做法。
他促請政府將財政儲備上限訂定於政府十二個月開支,即約三千億元,不要再累積儲備,盡力善用每年盈餘改善民生。民主黨促請政府接納該黨的財政預算案建議,包括補貼市民電費、發行抗通漲零售債券、削減薪俸稅、寬免差餉等措施改善民生。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發表《善用儲備》一文(http://www.fso.gov.hk/chi/blog/blog130211.htm),企圖解釋政府要不斷累積上限的原諉,及化解越來越強烈的要求政府善用盈餘的輿論壓力。然而民主黨批評該文顯示政府無視社會狀況,玩弄數字和財經概念。
該黨批評曾俊華的「理據」均站不住腳,故政府不應再無止境地累積財政儲備。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透過電腦投影片(見附件)逐點反駁曾俊華言論。 單仲偕解釋:「自二零零四/零五起,政府已回復盈餘,因此,自那時起,政府不但沒有使用過儲備,而且至今已額外累積近三千億儲備。因此曾俊華以政府已推出一千一百億元刺激經濟方案,企圖營造政府已善用盈餘改善市民生活的印象,實是誤導和失實。」 「再者,政府的財政預算往往保守非常,例如預測連年赤字。
政府也因此以『審慎理財』為口號拒絕很多坊間改善民生的建議。然而,由於政府往往盈餘爆橙,如在零七/零八年盈餘逾一千二百億元,而今年盈餘也有可能達八百五十億元,往往令市民覺得政府『誇大赤字 壓抑盈餘』。」單仲偕續稱。 民主黨批評曾俊華在《善用儲備》一文中企圖以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建議唬嚇市民儲備不夠多,是曲解基金會的意思。民主黨質疑曾俊華刻意「報憂不報喜」地運用基金會的資料,企圖合理化政府無止境地累積儲備的措施。民主黨指出,該報告所假設的情況,是基於「沙士」期間的數據,故此推論已經過時,不適用於當今香港的狀況。
單仲偕指出:「政府儲備已等同政府二十二個月開支,尚有外匯基金近六千億元的累計盈餘,根本是太多。短期而言,政府不應再累積儲備,甚或制訂輕微的赤字預算,以便市民能受惠於儲備。長遠而言,政府應將部份外匯基金的累計盈餘撥入財政儲備,並將儲備上限設定於不多於政府十二個月開支水平。」 民主黨促請政府在即將公佈的預算案,接納該黨建議,包括補貼市民電費、發行抗通漲零售債券、削減薪俸稅、寬免差餉等措施改善民生。
背景資料 政府公共財政背景 自二零零四/零五年至今,政府每年的收入介乎二千四百億元至三千一百億元,而支出則由二千二百億元至三千一百億元不等,而期間每年均有盈餘,數額由十五億元至逾一千二百億元,盈餘儲入政府財政儲備。截至二零一一年一月底,政府財政儲備約為五千八百億元。 政府的財政儲備是歷年盈餘累積所得,過去政府曾設定財政儲備的上限。自二零零二/零三年起,政府將財政儲備上限定為一筆約相等於政府十二個月開支的數額(註1)。
按上述準則及現時政府開支水平,政府儲備額約為三千一百億元已經足夠。然而,政府財政儲備自九七年至今,即使在「沙士」期間,也從未低於「政府開支十二個月」的標準。近年政府連年盈餘,儲備不斷上升,現時財政儲備已增至相等於二十二個月政府開支!或許為了避免外間批評,政府於二零零八年三月預算案中,刪除了官方的「儲備上限」。簡而言之,即使政府無止境地累積儲備,也不會牴觸官方立場。 國際貨幣基金會對本港儲備額的意見的背景 近年,政府回應外界批評其儲備過多時,往往會引述國際貨幣基金會(下稱「基金會」)的「建議」。
政府將基金會的建議引述為「認為香港的理想財政儲備水平,應該維持在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之間」(註2)。 二零零七年初,基金會發表一報告(註3),探討本港政府收入波動及本港人口老化對政府合適財政儲備水平的影響。報告指香港政府的收入波動,而人口老化會導致政府的福利及醫療開支增加,若當時的政策不變,到二零三零年,財赤可能高達本地生產總值(GDP)三成,到二零五零年赤字更可能高達本地生產總值五成。
基於上述假設,基金會認為政府財政儲備界乎本地生產總值三成至五成。同一時間,基金會認為,如政府能穩定財政儲備的投資收入,儲備水平可削減百分之七至兩成不等。 二零零七年初政府公佈財政預算案時,已按基金會建議,穩定財政儲備的投資收入(註4),並正研究引入自願醫療保險以使減輕人口老化為政府帶來的負擔。
由於政府的政策經已按基金會的建議改善,而且過去數年政府盈餘連年,將基金會當年運作沙士期間的推斷不可同日而語,基金會的建議,經已過時不再適用。 外匯基金累計盈餘背景 近年輿論越來越注意外匯基金「累計盈餘」不斷上升,並促請政府善用累計盈餘,包括將部份累計盈餘撥入財政儲備以便政府能運用。 設立外匯基金的本意,是因為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即港元與美元掛勾,為確保其它地區對港元的信心,銀行每發行7.8港元,便需要存入一美元到外匯基金,此部份支持港元的資產,被稱為「貨幣基礎」。
多年來,為確保外匯基金資產不會因通漲貶值,政府/金管局會投資外匯基金賺取收入。這些投資收入,累積起來便成為外匯基金帳目內的「累計盈餘」。前政府於一九六三年修訂《外匯基金條例》(註5),加入第八條容許政府轉撥基金盈餘至政府帳目。一九六四年,政府便從外匯基金撥出一億五千萬元(註6)予「發展貸款基金」(Development Load Fund),可見轉撥外匯基金盈餘至政府帳目早有先例,也是引入《外匯基金條例》第八條的目的。 截至二零一零年底,外匯基金的累計盈餘已近六千億元,等同政府接近兩年的開支。
發言人
單仲偕先生 (民主黨副主席)
胡志偉議員 (民主黨政務部部長) 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反駁財政司司長《善用儲備》(電子版):http://www.dphkweb.org/public_finance_dphk.ppt
註1:《外匯基金及財政儲備的管理》立法會秘書處二零一零年三月(http://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sec/library/0910fs16-c.pdf)
註2:《善用儲備》,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三日(http://www.fso.gov.hk/chi/blog/blog130211.htm)
註3: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elected Issues http://imf.org/external/pubs/ft/scr/2007/cr0704.pdf
註4:《二零零七/零八年度財政預算案》第七十九至八十段(http://www.budget.gov.hk/2007/chi/budget34.htm)
註5:立法局會議記錄(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八日)http://www.legco.gov.hk/1963/h631218.pdf
註6:立法局會議記錄(一九六四年二月廿六日) http://www.legco.gov.hk/1964/h64022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