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申辦亞運不能一蹴而就 應先減少貧窮懸殊、加強培訓體育人才
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政府在上星期公布公眾諮詢文件,就香港是否申辦二零二三年亞運會徵詢公眾意見。公眾諮詢文件內指出申辦亞運會的直接成本達一百四十五億,為配合亞運會而須提前興建的體育設施的成本更高達三百億。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甘乃威認為,今日香港貧富懸殊嚴重,政府宜先投放資源於解決社會民生問題,不應好大喜功,亂花大量公帑申辦亞運,來彰顯香港的表面繁榮。亞運的成員國家或地區多達四十五個﹑舉行的比賽項目則達三十五項,規模遠超去年舉行的東亞運動會,故按現時的價格水平計算,政府預計主辦亞運連提前興建體育運動場地的開支將高達四百五十億元,但甘乃威表示,近年工程的建造成本上漲,故落實體育設施工程後的實際成本一定會遠超政府預期。

 

「以現時工程建築成本不停上漲的情況下,根本無人肯定四百五十億能足夠應付亞運的所有開支。如我們支持政府花這麼多的資源申辦亞運,尤如簽一張無金額的支票予政府任意花費公帑。」 甘乃威認為,現時社會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收窄貧富懸殊的距離,早前民主黨會見行政長官時便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撥款合共三百億元增加興建長者及殘疾人士院舍﹑增加資助的藥物種類及成立高齡人口基金等等,改善市民的生活。

 

可是,政府卻寧願將公帑用於舉辦大型運動會,他質疑政府有好大喜功之嫌,最終淪為一項政績工程。 即使政府在公眾諮詢文件內表示舉辦大型運動會可推動公眾對本港體育的關注,甘乃威卻指這其實應歸功於本地運動員在之前東亞運的出色表現,才能引起公眾注意,加強社會的凝聚力。若政府要推動香港的體育運動發展,必須要先提高香港運動員的水平,提升全民參與運動。

 

「若運動員的質素參差,即使香港舉辦多少個國際賽事或大型運動會,本地運動員也無法在比賽中爭取佳績,要凝聚社會更是天方夜譚,不過,政府投入於香港體育運動的資源有限,運動員根本難以全職投入訓練和比賽,這將會直接影響到香港運動員的水平和比賽表現。」甘乃威表示。 甘乃威建議,若政府有心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不應申辦亞運,反而應檢視現有的體育資源,設法加強本地運動員的培訓,和撥出資源發展普及運動,令全民有機會參與運動,為體育發展鞏固根基。

 

民政政策發言人 甘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