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仁:各位朋友,我首先給一個整體看法,然後由我們民主黨三位發言人就三個比較重要的範圍再作較具體的回應。整體來說,我們覺得這個施政報告是「民主欠奉,扶貧乏力」。特首在宣讀施政報告時,令人印象深刻是他提到「新香港人」,一個「新香港人」的身份,但我們看到他在民主問題上,是缺乏承擔,缺乏一個為香港人爭取實現雙普選的這種責任感。我只能說,香港沒有雙普選,我們就沒有新香港;沒有民主,就沒有新香港。所以我希望特首聽到這個聲音。 第二是在基建問題上,施政報告中提出一個比較宏觀的規劃,我們是認同和支持的。但使我們感到失望的,是他漠視或忽視了老弱及貧窮的人士,還有一些稅務的寬減措施會加劇了貧富懸殊。
待會兒,我的同事會分別說說對老弱貧窮人士的措施的非常不足夠,例如增加生果金的要求竟然完全沒有提出;醫療收費方面,老人家應該寬免一半亦沒有回應。 另外,稅收方面,減利得稅一個百分比,將會使庫房少了20億元,薪俸稅寬減將使庫房少了超過30億元,差餉全部免一季,包括商業樓宇,亦會使政府不見了30億元,一次過就不見了80億元,但對我們的扶貧工作,尤其對老人家,那些扶貧措施只是杯水車薪,使我們覺得政府缺乏誠意。這點會請我的同事再深入說說,現在先請楊森說說我們對教育及醫療的看法。 楊森: 各位新聞界,教育方面,回顧民主黨七至八年前的提出的施政報告及動議辯論建議,基本上我們一直都是最先爭取小班教學。
當時,我和張文光代表民主黨提出小班教學,受到很多同事批評,又說老師不足、學生不足、學校不足,又說要很大開支。現在很欣慰的,每個政黨都說小班教學,經過七至八年,民主黨持續爭取,終於政府都接受了這個政策方針。這是我們多年的爭取記錄,令我很欣慰,我們兩一齊對這件事非常欣慰。我們跟特首提出時,是希望2008年實施,一來政府有錢,而且教育界亦有很大共識。現在特首提出小學於2009年實施,2014年到小學六年級,這個我也收貨了。我也肯定政府終於經過七至八年時間終於接納了民主黨在這方面的建議。 至於12年免費教育,我們很早在我們的人口政策研究(當時由羅致光負責)中,我們已提出要提高人口質素,12年免費教育一定要先行,那是2003年。可能由於教育界多年爭取,民主黨多年努力,加上今次庫房水浸,就乘勢進行12年免費教育。
我想強調,免費教育是提供教育機會,但教育說的不只是提供教育機會,還有教育質素。當我們學生人口不斷下跌,由五個band的學生變成三個band,學生的能力差異,在一般學校是比以前大很多。要改善教育質素,就一定要進行小班教學,現在有個不足的地方,就是小學2009年開始,至2014车去到小學六年級,不過到中學呢?現在都沒有時間表! 我代表民主黨要求中小學能同步進行(小班教學),因為我相信我們家長是重視教育質素。讓多些人能就學之外(所以我們歡迎12年免費教育),我們亦需要再提出:免費教育好重要,但教育質素就更加重要。
民主黨希望政府儘快提出一個中學實施小班教學的時間表。 整體來說,我們是支持12年免費教育,亦希望政府儘快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令12年免費教育的質素可以提升,因為香港朝向知識型社會,我們除了讓更多人讀書之外,還要讓他們讀好些書,而小班教學就非常重要。 醫療方面,大家知道政府有一個新計劃,三年時間,每年向老人家派5張醫療券,50元一張。但現時看一次病(還說指定看私家醫生),看一次感冒都不只50元,看幾次小病就已經用完。 民主黨覺得香港人口老化,要回饋老人家,而老人家易體弱多病,長期病患者人數亦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對政府這方面是失望的。雖然在教育方面我是很肯定政府的建議,但醫療方面卻很失望。我們要求所有老人家一視同仁,看醫生半價,是完全做不到的。醫療券可以說是縮骨的做法,派這些券給老人家去看私家醫生,是減低了公共醫生的醫療開支,希望市民留意到。 政府給個方便長者讓他們去看私家醫生,其實是減少了公共的醫療開支,我們覺得政府公共醫療開支是不可以減的,因為老人家看病,是好重要的一個服務。
李華明:我想指出施政報告第67段及79段,特首也講出了問題,就是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在壓力之下,通漲令到他們焦慮,以及深切明白到他們的擔憂,所以盡全力紓解他們的困境,以及特區政府未來5年重點的工作是扶貧。說完了這些說話,落什麼藥?有些什麼措施? 剛才說了,在利得稅及薪俸稅中就已經減了50億,再減差餉26億,但我們提出的很多訴求,民主黨見曾蔭權時曾提出十大要求,其中一點,最簡單,就是高齡津貼,即是生果金。現時這麼多黨派,都沒有什麼人反對,都說要增加,一定要增加。但很遺憾,全份施政報告裡,一隻字都無回應到這個跨黨派社會的聲音。我落區參予了很多次居民大會,在街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很多長者問何時會增加生果金,因為對上一次增加生果金是97至98年,這即是多少年前的事呢? 實際上來說,老人家是盼望今次施政報告最基本,最基本是調整生果金,但完全無回應,只提出50元醫療券往看醫生,試行3年去看私家醫生。至於增加多些護理床位,或教人如何去照顧老人家,這些都是需要,但最直接是還富於民。
在那邊利得稅、薪俸稅,還富於比較中上層,對基本上可支付標準稅率、能支付利得稅,即賺到錢的人,政府都願給50億元,及加26億元,為什麼對長者沒有呢? 剛過去不久,政府額外給長者一個月生果金,亦多給一個月傷殘津貼及綜援金,受惠的幾十萬老人家,都只是用上15億元。你想想這個數字,如果政府真是看得到問題,要扶貧的話,怎可能,十幾億已可惠及這麼多人,為什麼完全不回應調整生果金呢? 民主黨是絕對絕對失望,所以主席都會說,會就著「致謝議案會」,我們會提出適當的修訂。另外,為殘疾人士增取公共交通工具半價津貼,我們都強烈提出來,隻字無回應到,我覺得對弱勢及真正基層的市民,在這份施政報告裡,他們再一次感覺不了他們怎樣分享得到社會帶來的繁榮。 何俊仁:民主黨將就「致謝動議」提出二項修訂,一項是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對長者提供收費減半,第二,是增加生果金。
李永達:就醫療券的建議而言,現時每位病人到公立醫院求診,成本是245元,求診者付45元診金後,政府約付200元,故政府現時提出醫療券的做法是「除笨有精」,說是給長者50元看醫生,但其實是慳了政府195元。若政府是給100元或更多給長者看醫生,我們也未必會批評政府。政府的建議對長者來說,是有少許「揾笨」,因很難要求公公婆婆自己拿100元出來看醫生。若公公婆婆往公立醫院求診,只需付45元,政府支付其餘的200元。從這些數字可見,政府是否有熱誠去解決長者看醫生的問題。說穿了,政府其實是想慳錢,而且政府規定逐張用醫療券,不可將5張醫療券共250元湊起來看一次醫生。 環保方面,政府接納了民主黨的意見,是關於跨境企業的環保設施。
香港的廠家到珠江三角洲設廠,排放的廢氣污染廣東省及本港的居民,民主黨曾提出設立一個「對配基金」(matching fund),以鼓勵和資助珠三角區域的廠商改革燃油發電機及排流設備。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接納我們這建議,但提出的金額較少,只9300萬元。民主黨提出要數億元,但這總算是個開始。 另一方面,政府在改善空氣污染方面仍做得不足,特首建議將來的政府總部設有環保排放廢氣的評估(assessment),但這是個很落後的觀念, 在倫敦或其他先進的地方,新建大廈都設有「零排放二氧化碳」的標準,就是建築物用少些電,再種植樹木,令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數量與大廈排放的相若。故特首這個「進步發展觀」並不進步,是很落後;只做評估而不做零排放是不夠的。
楊森 :文物保育方面,民主黨很支持曾特首設立文物保育專員,專責文物保育工作,並預留十億元給非政府機構申請活化歷史建築物,例如中區警署可進行展覽或相關教育活動,將文物溶入一般市民生活中,是很好的。另外,政府亦同意保留灣仔市集,及考慮保留前中央書院遺址而將前鴨巴甸街警察宿舍從勾地表中剔出,這都是民主黨一直要求的。整體而言,我對整份施政報告回應是:民主欠奉,保育教育有進步。
Press Conference on DP’s response to 2007-08 Policy Address (Verbatim) We a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CE’s failure to make any commitment to democratic reform in 2012. When h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new Hong Kong citizens, we would respond by saying that if there is no democracy in Hong Kong, there will be no new identity for Hong Kong people. Secondly, I think the Government has failed to do sufficiently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nd the way they would introduce tax reduction policy would certainly aggregate the problem of the divide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 記者會完 -
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