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畢馬威報告 按照報告說法每年盈餘二至三千億元 民主黨指香港稅基不狹窄 (回應政府今日發出的「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最後報告) (新聞稿)
民主黨反駁政府今日發表的「發表『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最後報告』」,指香港稅基根本不狹窄,故此毋須「擴闊稅基」。
該黨經濟政策發言人單仲偕指,政府委託顧問撰寫的報告偏頗,其結論指香港稅基狹窄也不可信,政府以這份結果來定性香港稅基狹窄,因而開徵銷售稅或其他稅種都不合理。 政府於零零年成立「稅基廣濶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委員會),並委託畢馬威研究香港的稅基是否狹窄,該公司其後向委員會提交《稅基研究報告》(畢馬威報告1)。顧問報告指與其他國家比較,香港的稅基非常狹窄,但民主黨並不同意顧問報告列出的理據。政府去年公佈的《擴闊稅基 促進繁榮──最佳方案齊商定》諮詢文件,也是依據顧問報告的結果而成,因此提出開徵銷售稅。
民主黨指出,基於以下原因,認為畢馬威報告結論偏頗(完整報告已上載民主黨網頁2),而民主黨指香港稅基根本不狹窄。
1. 報告沒有分析政府的開支偏低 報告指香港政府的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遠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報告選取的國家),但卻忽略香港的開支也遠低於其他國家。民主黨認為,因為香港開支較低,收入比其他國家低也不構成問題。事實上,即使香港收入較少,但一直有盈餘,赤字只是特殊的情況。
2. 採用標準不合理 按畢馬威報告的說法,如果其他已發展國家的收入(即約本地生產總值四成)才是合適,而政府的收入需要提升至與其他國家一致,但開支不變的話,則香港每年將有巨額盈餘,以二零零五年為例,香港該年的盈餘將是2937億元 (見表一,該年的實際盈餘是140億元)。民主黨認為,釐定香港政府收入水平是否適當,必須同時衡量香港的開支,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一套。
3. 沒有考慮其他國家的財政狀況 被報告用於「示範」的「稅基廣闊」的「已發展國家」,大多有嚴重的財赤,顯示稅基是否廣闊,與政府能否妥善理財及政府有沒有盈餘或赤字,都沒有直接關係。民主黨認為,顧問報告完全沒有提及這些要點,並不客觀。
4. 所用數據極端欠公允 報告只採用了一個財政年度(即九七/九八年)的極端數據,卻沒有使用一段長時間的數據(time series data) (例如約十年)作比較。現在我們已得知,九七/九八年度是與別不同的年份,運用這些數據作比較的結果欠公信力。
5. 報告忽略差餉是稅基廣闊的稅項 報告指香港欠缺一般性的銷售稅,因此認為香港稅基狹窄,卻沒有公平地分析差餉作為政府稅收,其稅基比一般性的銷售稅還要廣闊。一般性的銷售稅,均有不同程度的豁免。已發展國家將部份食物豁免徵收銷售稅,政府去年提出的方案也有豁免制度。相反,差餉卻沒有豁免,稅基比銷售稅闊,報告沒有提及差餉的特質,是為偏頗。
6. 政府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 報告提出合適的稅制的其中一項條件,是政府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香港政府的收入,正是一直與經濟同步增長(才會在經濟不景時引致赤字)。可見香港的稅制,在報告的觀點而言,是合適的稅制,但報告迴避這點。 「政府基於一份不客觀的顧問報告,將香港『定性』為『稅基狹窄』,然後以此增加各種稅項。然而,現時庫房儲備有近3800億元,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也超過五千億元,政府根本不需要開徵新稅增加收入。」
單仲偕表示。 「再者,政府上次推出銷售稅時,也曾經表示銷售稅是『收入中立』,只為了『擴闊稅基』,但其建議實際上是增加稅收去應付一些現時政府也有能力應付的開支,例如小班教學,公眾難信服政府真想擴闊稅基。」單仲偕補充。 民主黨指,該黨不認同香港稅基狹窄的說法,尤其研究過畢馬威報告後,更認為畢馬威報告,根本在已有既定的立場下寫成。民主黨認為,香港的稅制沒有問題,暫時不需要有大改動。民主黨今年四月已就畢馬威報告的內容提交意見書予政府,指出畢馬威報告的結論不合理,可惜政府在『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最後報告』不但沒有回應,卻仍然堅持香港稅基狹窄,令人遺憾。
表一、盈餘額 – 假設政府以經合組織的收入水平為基準增加徵稅
http://www.fstb.gov.hk/tb/acnbt/chinese/finalrpt/btfinal-report.htm
附件三 http://www.dphk.org/2003/images/thumbphoto/official%20response_c_final.pdf
民主黨副主席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