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民主黨國事小組問卷調查 「現今大專生的五四精神」
Thursday, May 03, 2007

(一)引言 八十八年前的五月四日,中國發生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愛國運動。這場運動,對國家、民族的影響深遠,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具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要求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巴黎和會中,各國列強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中國後,舉國憤怒。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抗強權、內懲國賊」,舉行示威遊行,並得到全國響應。 五四運動為中國帶來了強烈的文化及意識形態上的衝擊及反思,是中國近代文化及思想改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歷史一般認為,五四運動的主要精神為「民主」、「科學」與「愛國」。雖然這些價值在歷史長河的不同時期略有不同的含義,但其重要性在現代中國仍是不言而喻的。

 

五四運動中,年青知識份子帶領全國民眾積極參與社會,關心國家,透過全面的改造與革新來改善中國社會。對於他們對社會及國家的承擔,歷史給予全面的認同。事實上,他們對國家及民族的抱負也成為了典範,深遠影響著中國其後民主愛國運動的發展。 八十八年後的今天,社會上的知識份子對這段歷史的認識有多少?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及參與程度為何?是否仍對國家及民族有著一樣的承擔與抱負?作為一個推動中國民主愛國運動的政黨,這些是我們十分關注的議題。就此,我們於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期間,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成功訪問了十間香港大專院校共五百名學生,了解他們對五四精神的看法。

 

(二)調查方法 調查以訪問員直接詢問被訪者的方式進行,訪問對象是就讀於以下十間學院裡高級文憑程度(包括副學士)或以上、操廣東話的學生: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 嶺南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教育學院 樹仁大學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2.1 樣本 本調查採用隨意抽取樣本方式,在各院校內邀請學生完成問卷。本調查沒有甄選對象機制,對象涵蓋所有年級及學系的學生。 2.2 問卷設計 調查所用的問卷由民主黨國事小組設計,除了抽樣、學院及學系的題目外,問卷共有九條問題。

 

(三)調查結果 3.1大專生對五四運動歷史缺乏認識 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半 (77%) 的被訪者對五四運動的歷史的認識程度只屬「一般」或「不太認識」,另更有約一成 (9%) 的被訪者表示對該段歷史「完全不認識」。表示「非常認識」的人數,只有不足四個百分點 (3.6%)。 民主黨國事小組曾比較其他只針對年青人(而不是大專生)的五四運動問卷調查,發現大專生對五四運動歷史的認識不比一般年青人顯注較多。國事小組認為,大專生作為社會上的知識份子,背負著社會的期望,應該對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的認識,從而繼承五四運動中年青知識份子參與及承擔社會及國家的精神,以古鑑今。 國事小組亦呼籲各大專院校在其現有的通識及公民教育課程裡,除了有關個人的獨立思考及是非判決的訓練外,覆蓋有關中國歷史上如五四運動等民主愛國運動的資料,培養大專生對承擔社會的意識,繼承歷史,並超越歷史。國事小組計畫在未來舉辦更多推廣國家歷史、民主愛國運動等的活動,邀請更多大專生的參與。 3.2大專生普遍較注重個人發展,對社會參與及承擔有待改善 調查顯示,逾六成半 (68.8%) 被訪者評價自己在「社會承擔」及「參與社會」兩方面的表現只屬「一般」、「不太好」或「很差」。評價自己在這兩方面為「幾好」或「非常好」的人數不足三成 (28.6%)。 相反,被訪者在「以理性判別是非」及「獨立思考」方面,均給自己較高的評價。當中,近半 (49.6%) 評價自己在這兩方面為「幾好」或「非常好」。自我評為「不太好」或「很差」的人數僅一成多 (11.8%)。

 

國事小組認為,調查反映現時大專生在「個人發展」和「社會參與及承擔」中,較為注重前者。國事小組注意到,雖然特區政府成立以來,一直提出鼓勵青年關心國家及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但回歸十年來,這些鼓勵似乎未見成效。 國事小組指出,大專生是未來的社會棟樑,他們對社會的參與與承擔直接影響著香港的未來發展。在成功培養優秀個人能力的人才的同時,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真正讓他們背負社會發展的使命。國事小組認為,要鼓勵大專生參與社會,政府帶頭改變教育及社會文化,至為重要。政府該注意,儘量避免讓青年人認為「經濟至上」的社會概念,在鼓勵他們「自我增值」時,多強調他們對社會的權利與義務及公民參與等精神價值。 3.3 大專生「愛國」程度不強 調查顯示,逾六成半 (67.6%) 的大專生表示自己的愛國程度只屬「一般」、「不愛國」或「完全不愛國」。表示自己「幾愛國」或「非常愛國」的只有不足三成 (29.6%)。值得注意的是,被訪者中認為自己對國家的發展及富強「幾有責任」及「非常有責任」的卻佔近四成 (39.8%)。 國事小組認為,大專生對「國家」的觀念,相對很多其他國家或地區,實屬薄弱。所以,引申的「愛國」觀念也相應薄弱。國事小組相信這現象跟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有關。現就讀大專院校的學生,多於港英時代香港出生,對中國只有「龍的傳人」、「血濃於水」等民族觀念,對「愛國」這觀念接觸有限。雖然調查顯示大專生一方面對「愛國」觀念不強,但卻認為自己對國家的發展及富強有相當責任。國事小組認為,這可能表示大專生對廣義的中國(包括土地、人民和文化)仍有相當的認同和感情,卻對中國的政治、政權等抱較弱的認同。

 

國事小組支持特區政府加深國情教育,培養大專生的國家觀念及愛國情操。但小組認為,國情培訓須考慮本地歷史和文化,不能強加。小組留意到對近年社會對特區政府推行的國情教育均表示「過強」或「太硬性」,難以接受。小組促請政府詳細檢討之。 3.4 僅兩成半大專生滿意香港的民主發展 調查顯示,僅兩成半受訪者表示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滿意」或「非常滿意」。相反,大部分 (43.6%) 被訪者均對香港的民主發展表示「一般」或普通滿意。更有近兩成半 (24.4%) 的被訪者表示「不滿意」或「完全不滿意」。 國事小組認為,從八十年代開始,以至回歸十年來,香港的民主發展相當緩慢,僅少數大專生表示對民主發展滿意,實屬正常。小組留意到,大專院校及其關聯和附屬的學生團體,從九十年代初已經要求加快民主發展步伐。

 

而在近年社會上的政改討論中,大部分的大專院校均表示支持07/08 或 2012 雙普選。 大專學界是社會上的知識份子,國事小組促請政府關注大專學界對民主政制的訴求,並適時與學界展開對話溝通,回應學界對普選的意見。

 

現今大專生的五四精神調查數據

民主黨主席 何俊仁

國事小組召集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林子健

國事小組副召集人 許智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