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2007 回歸十年」民意調查系列之二 教育改革六年回顧
回歸以後,政府推出一系列教育政策,特別是2000年開始的教育改革,對社會及教育界有深遠影響。民主黨本月透過語音調查訪問了665名市民,瞭解他們對教育改革推行六年以來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僅三成市民認為教改能提升教育質素,市民對教改的總體評分只有43分。民主黨教育政策發言人楊森議員認為結果反映教改未能取得大多數市民認同,促請政府與教育界多作溝通,調整教改步伐,回應社會人士的訴求。
調查結果
民主黨於2007年1月15日至1月21日,以隨機方式抽取電話號碼再以自動系統進行電話民意調查,成功訪問了665名市民,瞭解他們對教育改革推行六年以來的看法。在教改成效方面,30.7%受訪者認為香港的教育「好了很多及稍為好了」,34.7%認為香港的教育「差不多」,34.5%認為香港的教育「稍為差了或差了很多」。在眾多教育政策中,42.9%受訪者認為政府在「實行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的三三四學制」上最成功,依次為「取消小學學能測驗」 (28.6%)、「推行幼兒教育學券制」(14.6%)及「課程改革」 (14.0%)。至於最具爭議的教育政策方面,最多受訪市民選擇「教育改革令教師工作壓力增加」(35.8%)、其次分別是「在中小學執行縮班殺校政策」(27.2%)、「削減大學經費」(20.6%)與「推出副學士課程」(16.4%)對於政府未來教育政策的優先次序上,最多市民認為是「中小學實行小班教學」(35.0%)、其餘分別是「改善副學士畢業生的升學及就業出路」(27.2%)、「將幼兒教育納入資助教育範圍」(22.3%)及「增加大學經費」(15.5%)。回顧過去六年教改的表現,19.3%市民選擇給予政府60-100分,80.7%選擇0-60分,平均分43分。
調查分析及建議 從是次調查結果可得出以下分析:
1. 教改總體評分 (43分)不合格及僅有三成市民認為教改有助改善教育質素,反映普羅大眾對教改整體成效存疑。 2. 市民對教改中的各項政策持不同態度:受訪者普遍認同「取消小學學能測驗」、「課程改革」及「三三四學制」的教改措施;但對教育改革增加教師工作壓力有所保留。 3. 由幼兒教育、中小學到專上教育的各個教育階段的政策,市民都各有不同的意見及期望:
-
市民認同「幼兒教育學券制」,但希望推而廣之至「將幼兒教育納入資助教育範圍」 受訪者對「中小學的縮班殺校政策」反感,希望「中小學實行小班教學」市民質疑「副學士課程」的認受性,希望「改善副學士畢業生的升學及就業出路」受訪者反對「削減大學經費」,希望「增加大學經費」
-
- 市民對教育的關注重點不約而同的都是集中在中小學教育上:最多市民不滿意的是中小學的縮班殺校政策,而最多市民希望政府處理的是在中小學實行小班教學。本身為中學教師的王銳德分析指教育改革的種種措施,如教師語文能力基準試、中學收生組別由五組改為三組等,中小學往往首當其衝,加上教改步伐太急太快,當局對學校沒有足夠支援,與前綫教師溝通不足,均令教師疲於奔命,工作壓力大增。而政府在出生人口急降時,不但沒有適時推行小班教學,反而封殺收生不足的學校,對業界造成巨大衝擊,結果觸發教師上街抗議,負面新聞不斷,影響教改成效。
- 民主黨教育政策發言人楊森議員指出:「教改推行六年,儘管政府不斷宣傳其成效,但市民普遍仍然不滿意,箇中原因值得當局反思。」此外,調查亦顯示市民同樣關注其他教育領域的問題、如幼兒教育資助、副學士出路及大學質素,反映市民期望一個整體周全的教育政策。民主黨促請政府汲取教訓,細心聆聽市民的聲音,在新一屆政府任期內,與教育界多作溝通,調整教改步伐,回應社會人士的訴求。
-
關於「1997- 2007 回歸十年」民意調查
回歸以來,本港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均發生深刻變化,民主黨於2006年底成立「回歸十年工作組」統籌「回歸十年」活動,瞭解市民對回歸以來各項社會政策的看法。「回歸十年」活動包括大型研討會及一系列民意調查。《教育改革六年回顧》是「1997- 2007 回歸十年」民意調查系列之二。
- 教育政策發言人及立法會議員 楊森
- 荃灣區議員 王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