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舊啟德機場的搬遷,社會對東南九龍(啟德)的重新規劃和發展的討論越來越熱切,並提出多項具體建議。民主黨曾先後於2000年7月、2005年11月及2006年7月,向政府提出各項發展建議,當中主要集中如何利用東南九龍的發展機遇,改造這被遺忘的社區,使它成為具優質生活質素的社區,同時亦具商業發展的潛質。
這次,民主黨會從環保、匯集歷史文化及可持續發展等的角度,重點推介民主黨的部份建議,供政府再詳細考慮。 開拓公共空間 建架空運輸網絡 經過兩輪公眾諮詢後,政府在第三輪規劃諮詢時,以「不填海」為起點,確認啟德的豐富歷史遺產及廣闊休憩用地是其顯著特徵,着重人車分隔,並以行人天橋和隧道商場的形式作為建築物的連接介面,將是保育環境及為市民提供優質生活的起點。 然而,不論是在新規劃的城區內或是接連毗鄰的社區,包括土瓜灣、觀塘、牛頭角、鯉魚門等等,有關的運輸網絡系統會否製造出過多的廢氣和交通噪音,破壞了原先的寧靜設計呢? 民主黨建議沿著海濱長廊,興建一條海濱線架空的有軌輕鐵 (Sky Rail),既連接新規劃城區內各個重要分區,包括啟德城中心、都會公園、跑道休閒區、旅遊及休閒中心、混合用途區,亦可接駁往毗鄰的主要鐵路交匯樞紐,包括地鐵及將來的沙中線,帶動進出入這個新規劃城區的人流,締造一個靜中帶旺的動感社區。
見附圖(http://www.dphk.org/images/thumbphoto/20060912map.pdf)。
用架空有軌輕鐵作為新規劃城區的主要集體運輸工具,不但在運輸方面具成本效益,亦在環保方面,有助推動無煙城市,減少廢氣的排放。採用低噪音輕軌列車,可將交通噪音減至最低,配合整個新規劃城區沿海寧靜的特色。 我們建議的設計是以12-15分鐘步行距離作為人流進出集體運輸系統的參數,作為區內交通設計的基本布局。這樣,市民在區內活動時,隨時可以步行12-15分鐘,就能輕輕鬆鬆走到架空輕軌鐵路的站口,乘搭列車往他們的下一個活動地點或是前往毗鄰社區。 另外,從保留歷史文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角度出發,環迴式的架空有軌輕鐵概念,再配以飛機型設計的列車,以及航空博物館站,可締造出重踏昔日跑道,在啟德跑道上空移動及飛出啟德的感覺,同時更可鳥瞰維多利亞景觀、香港島景觀、鯉魚門景觀、飛鵝山景觀,以及獅子山景觀,將可成為重拾航空文化的一大特色,並能將航空文化延續於啟德的未來發展中。 藉着有限度地開拓天空上的公共空間,興建架空運輸集體工具,可大量減少使用地面的公共空間,以便騰出更多土地資源作綠化及其他用途,例如興建更多的單車專用通道、單車停泊站、行人專用區等等,有助提高整個發展的土地規劃的彈性。
制訂水質標準 改善海灣水質 在新規劃發展之下,公眾將可近距離接觸到這個海灣,到海濱長廊欣賞維多利亞港畔的景色,或進行不同類型的水上活動,例如垂釣、休閒小艇遊等。因此,政府必須改善新規劃城區的水質,令水質達到指定的目標,配合新城區的整體發展。 鑑於九龍灣啟德明渠的污染物嚴重影響周邊海灣的水質,因此民主黨建議政府為海灣區內的水質設定水質標準,例如可進行渡海泳的水質標準作為目標,以改善海灣區內的水質,讓嶄新的海濱更適合供市民大眾享用。 滙集歷史文化體育旅遊 促進本土多元發展 從借來的時間和空間,香港已逐漸創造出本土的多元化發展,包括本土的政治、經濟、商業活動、本土的文化藝術,以及本土的體育康樂活動。
政治活動方面,除了中環作為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的中心所在,特區政府的其他政府部門是分散在九龍及新界其他地域。我們很早前已建議政府藉着今日的東南九龍規劃發展,將散落在全港各區的大大小小政府部門重新整合,設置在啟德規劃內的政府商業綜合用途區域內,這將可騰空現有的政府寫字樓單位及土地,紓緩商業區辦公室供應不足的問題。 在整個東南九龍發展中,除了舊啟德機場是極具歷史價值之外,其他歷史文化如宋皇臺、藝術文化如牛棚藝術村、九龍城飲食文化等,亦甚具東南九龍的社區本土文化特色,值得保留和延續下去。 我們歡迎規劃署接受民主黨曾提出設立一條文物徑,以串連具歷史文化特色的景點的建議。我們並建議把宋皇臺石刻放回原址,仿照原貌放置於人造山上,恢復昔日聖山的樣貌,可提供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給我們的下一代去回顧這段宋朝歷史。 我們亦建議把現時牛棚藝術村對出的十三街改建成公共藝術區,並與將來的都會公園融合,在都市空間中創造大眾化的文化平臺,以給各類型的創意工業或文化事業發展空間,促進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發展。我們亦希望規劃署在規劃海濱長廊時,能設計出一條可讓公眾由尖沙咀步行或踏單車到達油塘的海濱長廊,供市民舉行嘉年華會式的活動,令海濱長廊更具姿及充滿活力。 諮詢文件中提到東南九龍發展規劃中的其中一項主要元素是「以體育為主」,故建議在啟德內興建一個體育場館區,包括設有45,000個座位的主場館、5,000座位的次場館及4,000座位的室內場館。
雖然香港人口不斷增加及社會對體育康樂活動的重視有增無減,但鑑於在整個九龍區域(包括東西九龍)的規劃發展中,目前已有大型康樂文娛場館如紅磡體育館,將來在西九龍亦會有多個文化場館,故在規劃東南九龍發展的運動場館需要時,政府應先慎重評估整個九龍區域公眾對體育場館的需求,包括哪類型的場館及數量需求,以及如何重新整合整個九龍區域內的大小體育場館的用途,以至新場館對其他場館如紅館及伊利沙伯體育館的影響。 此外,在規劃新體育館之時,民主黨亦要求新場館必須具備符合傷殘人士要求的設施,以協助推動傷殘人士參與體育運動。 東南九龍發展的另一個地利優勢,是其港灣水深浪小,可停泊大型郵輪,且又接近市中心,具備優越條件成為華北、南中國海及遠東地區的郵輪中心。我們歡迎規劃署接受民主黨先前提出興建郵輪碼頭的建議。提供郵輪服務的客運大樓可設有上蓋商業設施、直升機場、離境及入境大樓及其他附屬設施。而郵輪碼頭側可設有酒店、博物館等相關旅遊設施。
以人為本 重建社區 持續發展 在政府第3階段的諮詢中,政府建議為啟德建議成一個匯集歷史文化、綠茵、體育及旅遊特色的新焦點,這與民主黨先前提出的東南九龍規劃概念很相近,我們希望政府今次也能認真考慮我們的具體建議,使未來東南九龍發展能真正達到政府和社會的期望,成為香港有歷史價值的新焦點。 但我們必須指出,政府在落實這個構思前,須再仔細進行整個九龍區域(包括東西九龍)的人口評估,特別是因應整個區域內的多項舊區重建計劃所引致的住戶人口及流動人口,對將來啟德規劃的人口發展的影響,以作出適當的交通運輸及住宅規劃,讓新城區可持續發展。
立法會議員 李華明 規劃政策副發言人 涂謹申 規劃政策副發言人 吳永輝
區議員 黃啟明、陳汶堅、羅俊毅 胡志偉 陳家偉
日期 :200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