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反對教統局擬按人頭資助免殺校方案
Thursday, July 20, 2006

日前有傳媒報導教統局準備容許收生不足的中學可按人頭計撥款,避免學校因收生不足而被「殺校」。根據新建議,收生不足的學校可轉為「直資」學校,學校每收一名學生便可獲政府2.3萬元的資助,其餘開支則由校方補貼。民主黨認為按人頭資助,只是表面上給予學校生機,讓學校以自己的方法,例如以其他津貼,補足欠額,便可繼續生存。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吊鹽水的方案,學校遲早要殺,亦令學校為尋找資源而隨時令非教學工作進一步增加,無助改善教學質素。我們同時擔心按人頭資助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1) 當人口下降而開班人數不變,仍然是大班40人計算時,全港開班數目必然減少,很多學校根本派得1班或2班。採用按人頭資助政策之後,這些學校初期尚可生存,但因資助額是以人頭乘以低於70的數目,而人頭費也不是全單位成本的3.3萬,而是2.3萬,(因學校已有校長等行政開支,隨中二至中七的班級計算開支另撥),故學校的生存能力必受削弱,每年資助越撥越縮,學校自行補貼也捱不了多少年,能否捱至2012的所謂小班教學也成疑問。

 

(2) 按人頭資助的做法,只會令學校貧者越貧,富者卻不富。收生不足的學校要自己尋找資源補足,這些弱勢學校,仍要面對殺校威脅帶來的種種壓力,教師除了要做「拉客」等非教學工作外,學校在實際工作上也會逐漸增加,因學校要自定資源分配,如找不到資源,就只好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倘本來對第三組別學校的種種津貼,都在這方面補貼進去,學校便難有其他發展。因為,實際可用的資源少了,日常運作的基本開支卻是少不了的,學生的利益便直接受到損害。

 

(3) 到2009年,當今年的中一升上中四時,按人頭資助的學校,更要面對提供選修科的數目多寡問題,令問題更加複雜。

(4) 人頭資助的做法,一方面解決不了部份英中學校,因人口下降而影響英語生數目減少,最終收不到85%符合英語學習能力學生,而面臨轉為中中的處境;另一方面,收生不足主要集中在第三組別學校,這類擅長教導能力稍弱學生的學校,在人頭資助方案下,資助將被縮減,即使不用即時被殺,但生存機會只會越來越微,於是,第三組別學校的學生,便由第二組別學校接收,第二組別學校也受影響。但是,社會是需要第三組別學校,因為它們承擔著社會極重要的責任,發揮不同的教學功能,這些學校以津校為主,政府要對它們採用積極的扶助政策。

 

(5) 334學制改革在即,但在按人頭資助這種與慢性殺校方案陰影下,必然禍及334學制改革,學校為了尋找足夠資源彌補開支,必定把不大部份精力用於開源節流,而忽略了學制改革的種種準備功夫,造成教改異化變質等種種亂局。證諸小學四年殺校經驗,學校教育和人事變質,如在中學重演,對學校和政府都是雙輸,對家長學生也沒有好處。 由此可見按人頭資助的方案,根本無助改變現時學校面對收生不足的困境,我們相信只有實行小班教學,才能可能長遠解決學生人口下降問題。事實上,分階段、分地區推行小班教學,既保障教育穩定,又可提升教育質素,鞏固334教改成效,是解決學生人口下降的多贏方案。我們主張在2012年前,中學每班人數逐步由現時的40人,按人口下降的幅度逐步減少,從而增加開班數目。 有關措施能有助強化學校生存能力,避免學校在採用按人頭計算資助之後,吊鹽水般等待最終被「殺校」的結局。而且小班教學實施後,學生的單位成本會逐步增加,對以單位成本計算的直資學校,也因此得益。

 

教育政策發言人 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