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提防低息貸款詐騙集團
(2021 年 12 月 30 日 14:00 即時發放)民主黨由本年 7 月至今,不斷收到市民求助,指被低息貸款集團詐騙。截至 12 月 28 日,已共收到 38 人求助,涉及損失由最低 7,000 元至 700 萬元不等,總損失金額已超過 1,200 萬。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促請警方加強打撃低息貸款詐騙集團,盡速凍結騙徒有關戶口,減少和避免市民的損失。袁海文提醒市民對有關貸款的來電要提高警覺,因騙徒非常狡猾,有不同招數令人相信,例如已經掌握當事人的個人資料,來電時講得出當事人的姓氏及過往曾經在哪間銀行作過貸款,要求下載蘋果/安卓正規應用程式 (Apps);另外,騙徒又自稱舊銀行職員,現轉職金融公司員工,可負責處理其借貸,從而令當事人減低防備心,繼而墜入陷阱受騙。袁海文亦指出政府應盡快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包括必須向接收一方提供準確的來電者資料,及不得向接收一方隱藏來電線路識別資料;銀行亦應加強對客戶私隱保障,打撃職員有可能違規泄露客戶有關借貸的資料。
求助人指,接到冒認銀行或金融公司職員的來電(Cold Call),聲稱提供低息貸款、「槓桿貸款」或「資金倍增循環貸款」等計劃,藉詞遊說事主參加,慫恿事主留下個人資料。及後,再有報稱為金融公司職員致電接手借貸計劃,繼而涉誘騙求助人在金融公司開戶,或轉帳至不同銀行(包括虛擬銀行),又或在Meta Trader 4 or Meta Trader 5(MT4/MT5)等外匯市場交易投資應用程式開設帳戶,詐騙求助人參加聲稱有回報的項目。涉及的金融公司有,金沙金融(UEE)、永利金融(RELY GROUP)、威亨金融和 Brider the Difference(BCR)。多月以來,詐騙內容或收款方式雖有演變,但詐騙集團行騙手法大致相同。
個案背景
S 小姐每日都會經常收到一些推廣電話,多數都沒有接聽。其中有一日,S小姐接聽了其中一個電話。對方第一句就自稱是安信借貸公司的職員,介紹他們公司借貸計劃。S小姐和對方討論了一會,期間提供了個人資料。最後暫未有計劃借貸,表示如有興趣再自行聯絡。事隔不久,相信是同一名人士,再致電S小姐,重提之前的對話,指自己是前安信借貸公司的員工,現轉職去金沙金融,負責投資事宜。對方不斷推銷金沙金融的「槓桿貸款」計劃,及後就演變為騙案。
X 先生同樣表示,騙徒打電話來講得出他的姓氏及過往曾經在 WeLend 財務公司作過貸款。當時,騙徒重提曾為 X 處理貸款,現轉職永利推銷「資金倍增循環貸款」等計劃,馬上下載 Meta Trader 5 正規投資程式。騙徒又多引述黃金、期權、期貨的等投訴專業字,令當事人減低防備心,繼而墜入陷阱。
騙徒以電話接觸 T 小姐,講得出她的姓氏,知道 T 曾開甜品店,不斷與她寒暄。提及當時開甜品店時,曾協助提供低息貸款計劃集資。所以 T 不虞有詐,與騙徒討論下去,及後就演變為與 X 先生相近的騙案。
其中, A 先生的個案更懷疑涉及嚴重個人資料的泄漏。 A 先生於 7 月 22 日上午 9 時 18 分致電滙豐信用卡 Advance 熱線 2748-8333 ,向滙豐銀行職員查詢借貸利息事宜。及後,事主因考慮到利息太高,未有即時申請借貸。事主指, 8 月 4 日有騙徒冒認滙豐銀行職員,聲稱「收到你的借貸查詢⋯⋯」等等,藉詞文件不足,要 A 在金沙金融集團開戶,由第三方公司負責,收取一定的開戶費。
根據事主形容,騙徒很可能掌握事主與滙豐銀行職員的對話,得悉其希望借貸的意願和申請,從而承接上次的對話,繼而行騙。事主因此損失五萬元港幣「開戶費」,當時已即時前往跑馬地警署報警求助。同時,事主已向滙豐銀行提出要求徹查事件。滙豐銀行在 10 月 20 日以信件回覆,「儘管我們已作出最大努力,多次聯絡上述存款的受款人,但仍然無法將上述款項退還給你。在未獲得受款人授權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將上述的交易款項退還給您,敬希見諒。」
V 小姐是第一批求助人。騙徒以政府「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為招徠,騙取個人資料以借取 8 萬元貸款。最終,V 沒有相信騙徒,沒有金錢損失,但個人資料被盗取。她因此聯合和整理很多同類苦主的情況,協助跟進報案和跟進警方工作。
由 7 月 2 日起,截至至 12 月 28 日,袁海文團隊收到共 38 宗求助:
涉及集團名稱
|
宗數
|
涉及金額(按口供紙)
|
金沙金融 UEE
|
20
|
$3,051,997
|
永利金融
(RELY AISA/ RELY GROUP)
|
15
|
$8,198,465
其中1人損失近700萬(2020年10月)
|
威亨金融
|
2
|
$1,530,000
其中1人損失100多萬(2021年10月26日)
|
Brider the Difference (BCR)
|
1
|
$30,000
|
總數:
|
38
|
$12,810,462
|
袁海文團隊曾於 9 月 10 日、10 月 12 日、12 月 3 日和 12 月 10 日,四次去信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跟進警方調查工作。
警方 11 月 12 日曾回覆, 指商業罪案調查科於 10 月 7 日曾有執法行動,初步調查相信被捕人士是與近日多宗的低息貸款騙案有關。警方並於 10 月 10 日舉辦了案情簡報【 拘捕32人 • 集團騙「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及進行其他詐騙共涉約5千5百萬元 】(https://fb.watch/8APCBZkN7D/)。但在警方執法後,袁海文團隊仍接獲多名市民於 10 月尾和 11 月中被騙的求助。
有求助人反映,報案後警方沒有聯絡他們跟進案件,他們甚至不知道警方有執法行動。這樣反映出商業罪案調查科與分區刑事偵緝隊(CID)就案件的欠缺協調和溝通,導致求助人報案後從沒有收到警方聯絡和告知調查進度。有求助人指,他們多次致電聯絡負責案件的警員,均無法聯絡到,而成功致電的求助人又指,負責案件的警員態度不太友善,不樂意協助跟進。
V小姐曾主動致電至商業罪案調查科查問案件調查進度,惟商業罪案調查科(FS Team 3E)Madam 連的回覆十分冷漠和無理:「你哋有興趣可以打電話來問兩句,但如果你講畀其他人聽,其他人逐個逐個人打電話嚟,我話畀你知會影響我哋嘅進度。我冇問題啊,我講兩句咋嘛,逐個逐個講無問題㗎,我咪坐喺到講電話咩都唔做咋嘛,冇問題㗎。」如此回應明顯無視市民求助的需要。
最後,袁海文團隊再就上述女警回應,再次去信處長蕭澤頤跟進警方調查工作。警方回覆指,「一般而言,由於騙徒會在短時間內轉移贓款,因此事實上騙案受害人能取回騙款十分困難。而有關你電郵所提及的拘捕行動,警方暫時未有凍結財產。案件仍在調查中,警方將適時將有關調查結果通知受害人。」除此以外,警方沒有對女警的言論作出任何評論。
傳媒聯絡
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 袁海文
新聞稿及記者會照片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_J8MDQIlnK7dlECinzF9VJtQVfHjz4ip?usp=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