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認為新一份預算案雖然部份措施符合公眾期望,亦有回應民主黨建議,不過預算案的紓困措施未能做到人人受惠,令人十分失望。
胡志偉認為,既然財政司宣佈將1,380億的4成回饋市民,就應該做到雨露均霑。不過,現時其中一項主要退稅3萬元措施的受益人為中上階層,只有月薪超過5-6萬元的納稅人才有機會完全受惠。相反,現時380多萬勞動人口中,接近100萬不用繳稅,其餘大部份打工仔只需繳納數百至數千稅款,因此造成不患寡而患不均。
胡志偉認為政府應該訂立準則及基線,令各階層都能平等受惠。例如,政府應該以退稅6千元為基礎﹕假如有納稅人退稅少於6千元或不用繳稅,政府就應該補貼差額,讓所有市民起碼得到6千元。胡志偉強調,政府的結構性盈餘源於高地價及印花稅,而基層及中下階層往往最受影響,因此任何紓困措施應該針對性回饋基層。
針對寬免差餉安排,涂謹申指出過去曾有公司全年可獲差餉寬免接近一億,因此應該取消公司物業寬免差餉安排;現時不少投資者及中產人士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他們既然已受惠退稅,因此不應再享受差餉寬免。此外,涂謹申亦指出,現時非住宅物業的平均差餉值較高,不少公司及投資者持有商舖、寫字樓可以獲取全數寬免。因此,假如取消公司差餉寬免將可大幅削減相關開支,讓政府可盡量動用現有資源向基層市民補貼6千元。
針對房屋及勞工問題,尹兆堅認為預算案接近「交白券、炒冷飯、冇進展」。預算案提出的土地供應,發展局局長數月前已經交代,因此作為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的財政司司長應該有新意。雖然財政司有回應民主黨對土地的「一地多用」建議,以及考慮活化空置校舍,但整體而言預算案未有新構思。針對勞工問題,則可謂聊勝於無,例如增撥4千7百萬元優化勞工處的特別就業計劃數目太少;檢討政府外判制度亦只是重複勞工及福利局早前的建議,未有特別就財政支援上提出任何建議。
林卓廷認為,既然政府今次動用4成盈餘「派糖」,令到今次「派糖」措施人均受惠金額為$7,500,因此民主黨建議的$6,000補貼基準十分穩健,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回應。針對交通問題,林卓廷不滿預算案著墨不多。例如,現時政府每年收取港鐵股息約48億,現時政府只動用約20億元推行免審查交通津貼,因此民主黨一直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增加金額,可惜預算案仍然沒有回應。
針對醫療問題,黃碧雲歡迎政府預留3千億撥款推行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歡迎政府確認於伊利沙伯醫院現址興建新醫院。此外,雖然預算案提出增加醫生學額,但其他牙科、護士及相關醫護人員仍未有確實增加學額數字,因此黃碧雲擔憂將來出現「有硬件、冇軟件」的情況。針對基層健康醫療,黃碧雲對於預算案未有接納民主黨建議成立100億基層醫療健康基金感到失望,亦認為政府可以就加強牙科等基層服務投入更多資源。
針對環保,許智峯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新增的「一換一」稅務優惠所提供的較高首次登記稅寬減額,可成為市民轉用電動車的誘因。許智峯認為 97,500元的首次登記稅寬免額應可進一步上調,使電動車的價格降低至大眾可負擔的水平,方能使電動車成為市民的主流選擇。同時,許智峯認為,政府應多鼓勵市民使用少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交通工具,藉以改善路邊空氣質素。許智峯又建議,為使「一換一」稅務優惠能發揮應有的效用,政府必須取得車主的「劏車紙」,以確保車主非利用優惠購買第二部車。針對教育問題,許智峯認為政府方向正確,但應投放更多資源應用於解決結構性問題,例如取消大學生在學利息、全面資幼全日制幼稚園學校。
最後,鄺俊宇認同政府推出校舍復修計劃,但認為是次計劃或只能涉及十多間校舍,仍有許多文藝、體育、動物中小型團體的需求無法滿足。他促請政府租置空置校舍作為緩衝期,並全面檢討文化藝術體育空間用地政策,開拓更多空間讓民間團體作文化藝術用途。針對虐兒問題,鄺俊宇認為預算案只踏出頭半步,期望政府能進一步增撥資源,長遠落實幼稚園一校一社工 。最後,鄺俊宇認為政府坐擁龐大盈餘,應該善用儲備,推行全民退保等社會長期爭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