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批評中小學課程改革 人權自由公義被刪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批評中小學課程改革 人權自由公義被刪

側重維穩去政治化

 

去年11月教育局的課程發展議會發表不同學科的課程諮詢文件,當中以「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的改革問題尤為嚴重,民主黨教育政策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黃碧雲指出課程改革其中部份的『魔鬼細節』。
 

黃碧雲發現,該諮詢文件回應環境變遷時,特別提及2014年的政改爭議,並以「社會因對政制發展而各執己見」來形容,明顯是抹殺了中央封殺真普選的問題,意圖淡化為社會之間的爭論。(諮詢文件第2頁)

 

諮詢文件亦突出要求學生認識『一帶一路』和『前海深港合作區』的國家經濟政策,卻完全沒有提及如何幫助學生認識國家目前政治制度不健全及打壓國內維權人士的問題。(諮詢文件第8頁)
 

文件要求學校加強中國歷史及文化教學和《基本法》教育,要學生加深認識基本法歷史和一國兩制原則,卻未有提及如何加強學生認識香港的本土歷史。(諮詢文件第12頁)而文件的附錄一,關於小學教育的七個宗旨部份,突出「國民身份認同」,卻沒有「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更沒有解釋為何小學生不用了解香港公民身份,完全失去平衡。
 

黃碧雲批評教育局「靜靜地起革命」,將原課程學習重點刪去,如「公義在社會的重要性」、「本地社會規範和法律的功能」、「本地社群、政治組織和社會的相互影響的主要特徵」、「個人在不同角色中應有的權利和義務」等。質疑背後政治動機,是為課程「去政治化」鋪路。

 

課程改革建議新增加「國家的政治制度與對外關係」、「國民生活概況,以及國家公民的意識和素養」、「遵守《基本法》法律與規則的重要性」、「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基本特點」、「政府及地區組織的功能和為照顧香港居民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務」。課程改革強調對法律和政治制度的認知層面,卻忽略公民參與及公民權益的認知和實踐(諮詢文件第38-39頁 範疇 6: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
 

黃碧雲指出,該諮詢文件意圖製造維穩課程,如「國家」一詞出現74次,「政府」一詞出現20次,「自由」一詞只出現2次,「公義」一詞更只得1次,「人權」一詞更沒出現過,情況令人憂慮。
 

由於課程改革茲事體大,黃碧雲促請教育局延遲2月15日截止的諮詢期,讓教育界、學界及社會公眾充份討論,有足夠時間向教育局表達意見,以避免偏頗的課程指引。

教育政策發言人

立法會議員  黃碧雲 

 

2016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