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胡志偉回應「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
Tuesday, December 30, 2014

今日,交通諮詢委員會公佈「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報告提到交通擠塞的原因包括車輛過多(特別是私家車)、以及市區可擴展道路空間有限、各類車輛「爭路」等,並建議短期落實增加首次登記稅、咪錶車位收費及交通違例罰款等措施,以及長遠檢討泊車政策等。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胡志偉表示,交諮會的報告正好指出香港近年擠塞的問題源頭是源於私家車增長過快,但對於交諮會的建議他卻認為是太過溫和,未能限制私家車數目增長。他認為政府當務之急是限制每年私家車增長率,不多於一個低水平(例如1.5%),以及重新確立公共交通工具能夠有道路優先使用權的原則,包括在市區繁忙路段增設巴士專線甚至公共交通專區等。

他引述交諮會的報告資料顯示,巴士和小巴的載客量高,約佔每日總路面乘客量的71%。但只佔主要道路總交通流量約5%至25%不等。相反,私家車佔用主要道路的大量空間,但卻只接載每日總路面乘客量的16%。相比之下私家車的效率極低。而道路擠塞的後果卻要所有道路使用者(包括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承擔。對其他乘客而言,巴士服務因塞車脫班而變得不受歡迎,亦正是因為道路擠塞令到他們無法掌握時間而選擇鐵路服務而進一步加劇鐵路的負荷。

他表示,以前的政府是有政策回應私家車增長的問題,在1994年,當時政府提出,因應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的數據,每年可接受的私家車增長率是不超過2%。另外,當時的政策亦訂明,「公共交通應有優先權使用道路」。他批評在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之後的政策文件之後,上述兩項政策卻無聲無息失蹤。因此他認為政府應立即訂立限制車輛增長的目標,同時重新確立公共交通工具能夠有道路優先使用權的原則。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 胡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