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應考慮開徵陸路入境稅 (南區區議員 區諾軒 明報 撰文)
Friday, February 07, 2014

高度依賴旅遊業的城市,隨時內外交困。對外,只要經濟周期、外圍市道走下坡,旅客人數便隨即大減,收益並不可靠;對內,旅遊業帶來的消費未必有利本地市民,自由行政策令香港市民日用品短缺、滿城藥房金舖,政府去年急急煞停,連劉兆佳也認為操之過急,可見措施弊處重重,已是各方共識。但是政策暫緩,不代表每天出關入關的自由行帶來的問題不需處理,政府應該考慮,應否開徵陸路入境稅作為進一步的抑制措施。

 

入境徵稅,非天方夜譚。澳門現時向旅遊人士徵收20 元離境費,而香港多年亦以收回政府提供碼頭設施及相關服務成本為名,向澳門乘客徵收11 元俗稱人頭稅的上船費,只不過對象是渡輪營辦商,大家買票時順道交「稅」而已。

 

近年香港旅客數字不斷上升,內地旅客已佔七成,當中2012 年有2314 萬人次以個人遊形式來港,其中88.1%人次透過陸路入境,既有帶水貨也有消費,經濟雖然受惠,但社會同樣付上相當大的代價。每年入境高峰期,入境處又增加大量前線人手,應付人潮仍感吃力,要求用者支付約10 至20 元以填補陸路口岸成本,相信不是過分的要求。

 

然而當中關鍵,是怎樣界分徵稅的目標。暫緩擴大自由行不代表訪港人數不會增加,名之入境稅,無疑為抑制自由行數目,以免其龐大的消費力繼續影響社區;另外是一天多次出入邊境帶貨的水貨客,即使輕微的稅項,亦應該可以大大減低帶貨的經濟誘因。

 

不過,受影響人士還包括雙程證人士、每天來往兩地上學的雙非子女及其父母、甚或是頻繁來往中港貿易的商人等不同社群,他們應否跌入稅網值得探討,筆者持開放態度,希望有更多的討論。

 

南區區議員

區諾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