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水墨歷史風俗畫北宋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手卷,可謂家傳户曉,畫中記載了舊京汴梁(今北京)清明時節市民的喜慶生活,當中既有狂歌極樂、歌舞昇平的場面、亦有民眾樸實無華、多元價值的生活實錄。
「清明上河圖」畫中不留痕跡地呈現北宋末動亂前政治社會繁榮而安定的場景,畫面狀況紛亂中不失秩序,反映當日城市規劃仍然井井有條;市集中出現無拘無束、各式各樣的民眾生活,可見市民空間的廣闊,律法條例的包容性。近年北京藝術家洪浩,曾探索「清明上河圖」中部分小市民的刻板生活,他首先尋找「清明上河圖」各個場景的「當代」位置,以攝影機從新捕捉,紀錄北京市民生活的當世情景,拍成「清明上河圖」長卷現代版。在新媒體中赫然發現民眾/中國人活動超越時間的持續性和類型化。繁華勝景下的生活樣板化讓我們從新思考畫作「清明上河圖」背後原本的意義,與及其與城市規劃和公共空間發展的邏輯關係。
火炭藝術村最‘In’的環境藝術表演人氣組合「發生社」,他們延續我們對「清明上河圖」及傳統藝術形式「手卷」有關時間和空間的政治思考,將於本月十六日 (星期四)上午十時正至十一時正,假香港科學館館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的廣場空間主演「維港下海圖」行動表演,以分析性、靜態的環境活動,繪劃香港歷史及未來城市地圖,以長卷--中國人傳統的創作媒介,再現消逝中的歷史古蹟和建築,包括美利大樓、虎豹別墅、舊郵政總局、舊尖沙嘴火車總站、香港會所、利舞台、甘棠第、居賢里、1860-1960年代的中央警署建築、灣仔街市,甚至死過翻生的紅灣半島等,表現藝術工作者對香港西九龍城市規劃的藝術觀點。 都市規劃、古蹟活化再生是否完成持續發展的城市任務?民主黨誠邀 各位首先到科學館前來與「發生社」一起走進香港的時光隧道,集體追思、懷舊歷史,一起探索將來,順路亦可走進科學館,參觀由特區政府主瓣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建議展覽」,看看地產商如何展示其片面、毫無視野的城市發展和文化發展觀!
展覧籌劃 :民主黨 主打藝術家:李志文
日期 :200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