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五成市民倚重傳媒買賣股票
股民甚少接觸官方資訊
Sunday, August 06, 2006
民主黨一項調查顯示,年紀大的投資者根據傳媒推介而買賣股票的比率很高,六成(57.2%)60歲以上的投資者會根據傳媒推介而買賣股票。民主黨在七月中透過街頭訪問,調查市民的投資習慣,尤其深入了解股市評論員對小投資者的影響,以及小投資者對這類評論員的意見。結果顯示近半數人承認曾在過去一年根據傳媒上的推介買賣股票,顯示小投資者倚靠傳媒情況嚴重。 一、受訪者甚少接觸官方資訊 約四成(41.4%)受訪者表示有投資股票或窩輪,當中逾半數投資者(53.8%)均表示著重公司背景及業務近況, 但只有約五分一受訪者會閱讀年報等官方資料(22.2%)和歸納了大量資訊的投資銀行的分析報告(21.2%)。民主黨指,深入分析顯示,即使表示著重公司背景和業務近況的投資者中,也只有四成人會閱讀上市公司的官方資料(38.3%)或投資銀行的分析報告(40.2%),情況並不健康。 二、倚重傳媒推介作投資參考 超過四成受訪者有閱讀報章財經專欄(43.7%),或收看/收聽電視及電台的財經節目(45.3%)的習慣,以便「汲取知識作投資」(38.4%)。民主黨指出,有近半數人(48.7%)在過去十二個月曾根據傳媒推介買賣股票,而且年紀愈大,比例愈高。部份受訪者表示,投資時著重「傳媒分析」以外的其他因素,例如「技術指標」或「個人理財顧問」分析,但這些受訪者中,仍有超過半數曾根據傳媒的推介而買賣股票。 上述結果顯示,小投資者沒有參考官方資料或分析報告,卻根據傳媒的推介而買賣股票,結果可能是小投資者對所投資的股票或金融產品欠缺認識,只因傳媒推介而買賣股票/金融產品。 「一些評論人,以筆名撰寫評論,公眾根本無法得知他們的身份。持牌的分析員需要披露他們的財務權益,但這些以筆名撰寫評論的人士卻不需要,公眾無法得知他們有沒有利益衝突。但小投資者卻極倚賴傳媒的推介,情況令人憂慮。」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學生陳展鵬同學表示。 「但是,法例卻只能監管持牌的分析員。雖然沒有持牌人士在報章也是分析或評論股市,但連最基本要求他們披露自己的利益都做不到。現時的監管架構存有兩套標準,既對持牌者不公平,也未能有效保障小投資者。」加拿大亞伯特省大學會計系學生林成德同學表示。 「民主黨認為,證監會應先鼓勵非持牌的評論員在傳媒評論時也披露他們的財務權益;我們也鼓勵業界團體,如『香港專業財經分析及評論家協會』制訂最佳守則。」民主黨財經政策副發言人馮煒光表示「當然,少不了加強教育投資者,鼓勵他們多閱讀投資公司的資訊,以便分析評論員的評論和推介。」 是項研究於二零零六年七月期間進行,由「民主黨議辦實習計劃」其中兩位學員(陳展鵬及林成德)負責策劃整個研究。研究透過七次於不同地區的街頭問卷調查,成功訪問四百八十一位市民,了解他們的投資現況,並從中分析小投資者對股市評論員的影響。 股市評論員對小投資者影響研究報告 股市評論員對小投資者影響研究報告(PowerPoint) 發言人: 馮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