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被世界讚譽,為營商者提供公平的營商環境,即所謂level playing field,世界各地人在香港營商,都要遵守一套遊戲規則,政府應該按規則辦事,營商者以自己的能力比拚,輸了也不能埋怨些甚麼,這是香港能成為國際大都會的原因。其實選舉也一樣,政府應該是球證,制定一套合理的規則,然後好好地執行,讓參選者公平地向選民展示自己的能力,由選民選擇。可是今次選舉顯示,這個球證不但不執法,還帶人落場踢波,破壞了整個香港的選舉文化。 放軟手腳有利踩界者 去年區議會及立法會補選後,民建聯等政黨透過票站調查了解選情然後調動鐵票欲扭轉形勢的策略曝光,輿論已促請選舉管理委員會監管票站調查,可惜由彭鍵基任主席的選舉管理委員會並不理會,一度令謙謙君子鍾庭耀也被迫「公民抗命」,計劃提早向委託者公布票站調查結果。
市民無法可施,也只好胡亂回答票站調查員的提問,破壞建制派的選舉機器,可說是「官迫民反」的典型例子,可惜令學術機構無法再進行調查。 除此以外,政府放軟手腳,也令整個選舉變得不公平。以資訊科技界為例,候選人譚偉豪在提名期開始前,在有線電視播放宣傳自己的電視廣告,但選舉管理委員會卻指那並非選舉廣告。眾所周知,譚偉豪一直部署參選,該廣告又在臨近提名期前是宣傳他──如果只為宣傳資訊科技界,何須親自任主角?──若其他候選人得知可如此踩界,說不定在選前拍一套《家好月圓》,由候選人親身上陣,宣傳效用便大增了。選舉管理委員會放軟手腳,敢踩界的候選人最著數。
去年底立法會補選,傳媒已廣泛報道很多操不流利廣東話,甚至是國語的人士協助拉票,令人有理由相信,有非本港居民在香港協助建制派拉票。 根據香港法例,在港旅遊人士不可以從事任何形式的工作,連義務性質的工作也不可以,否則便違反了逗留條件。既然有了去年立法會補選的先例,入境處有責任調查和預防有雙程證或自由行人士在港協助建制派拉票,可是政府至今似乎對李慧垰那位雙程證「義工」沒有絲毫行動,只是隻眼開隻眼閉。至於投票日收到的投訴,則更是數不勝數,例如有票站容許選民拿覑長者卡投票、容許助選團身選助選團服飾進入票站,都是政府放軟手腳的證據。 選擇性執法令人慨嘆 更令人慨嘆的,是政府選擇性執法。
民主黨在九龍東的助選團,在選舉當日收到政府人員電話,指接到投訴,民主黨在觀塘月華街及物華街使用直旗,而根據選舉指引不可用直旗,要求助選團拆除。然而,當民主黨該助選團人員投訴整個觀塘其他地區插滿直旗,要求政府拆除整個觀塘的直旗時,政府人員便借故收線結束對話,不再堅持民主黨拆旗:因為民主黨只有幾十枝直旗,但建制派卻有數以千計的直旗,拆旗對建制派不利,政府便連法也不執了。 政府執法不嚴,親政府的候選人獲得「眷顧」,他們知道政府會「手下留情」,更敢於踩界犯規;但敢於批評政府的候選人,則要面臨對手及政府兩面夾擊,非常不利。選舉不公平,政府部門淪為助選工具,放棄了球證的責任,摧毀香港一直廉潔的選舉文化,對香港長遠發展民主非常不利。
同刊於2008年9月10日新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