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展望奧運後的政治改革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北京奧運,令世界驚艷。不惜工本,投入3,000億元資金,建設出現代阿房宮式的場館,展現大國崛起的經濟實力。然而,在經濟發展取得成績後,政治又會否隨之改革開放?相信所有關心中國發展的人,都會將目光放在10月舉行的第十七屆三中全會。民意上達方能穩定和諧 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的閉幕演辭,帶領中國踏上經濟改革開放的道路,今年適逢經濟改革30周年,胡錦濤會否趁此機會給各方一個驚喜?據新華社報道,十七屆三中全會的重點,是關係到中國社會穩定的「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中國是農業大國,經濟發展帶起中國工商業發展,卻令農民面臨生計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刻不容緩。 除了「三農」問題,宏觀調控也是政府當前的難題。中國經濟起飛,但隱憂不斷,通脹、經濟放緩、美國次按風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人民幣匯率等,每一個問題都會影響中國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兩項難題息息相關,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容易,但較諸30年前的經濟改革,其難度與氣魄實在遠遠不及,也缺乏前瞻發展的宏圖。 胡錦濤已踏入第二屆任期,大權在握,不再活在江澤民的影子之下。去年十七大,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載入黨章,當中提到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跟「鄧小平理論」並列為中共指導思想之一。 今年京奧開幕前,胡錦濤接受境外傳媒訪問,在回答路透社記者時提到:「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我們將繼續深化包括政治體制在內的全面改革。」

 

30年經改以來,雖然中國走出貧窮,但相對滯後的政治發展,卻埋下不少隱患。連年聽聞的上訪、今年貴州甕安民眾衝擊公安大樓的騷亂、三農問題等,表面上是「民生」問題,實際上卻是政制發展滯後引致的問題。 縱使生活改善,但社會權力分布不均卻會造成積怨,隨時有可能爆發。只有增加人民參政的機會,讓民意能上達,政府政策才能以民為本,社會方能穩定和諧。 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 另一方面,缺乏制約的政府亦會不斷擴張權力,以封鎖資訊、限制傳媒等手法,阻礙民眾對政府的監察,形成一個封閉的負面循環。

 

堵塞民意的後果,是令政府對民情的觸角變得麻木、背離民心,導致社會不穩。要治療如此頑劣的症狀,必須要進行政治改革。 2004年胡錦濤訪問法國時說:「我們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並會「保證人民充份行使民主選舉……的權利。」2006年訪美時亦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胡主席似乎深諳以民主作包裝之道,每每在外訪時藉此改善形象。但光有形象,並不足以治國,更不應該口惠而不實,要切實執行民主的制度,方能推動國家發展。 經過30年的經濟改革,中國亦是時候踏入新的發展階段,走上真正現代化的道路。如果以民主、政制改革作今屆三中全會的主調,將會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呼應30年前的經濟改革,完成中國的改革開放工程。

 

同刊於2008年8月28日新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