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雅加達之行隨想
Monday, May 26, 2008

微軟主席蓋茨今年一月在世界經濟論壇,以「創意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ism)為旨,表達其希望透過科技縮窄社會差異的願望。他指出現時很多產品,如軟件、藥物甚至是傳媒的產品,邊際成本都很低,企業有能力讓貧窮階層也可以享用,除了商譽以外,更可能取得利潤。 

 

不同的企業,固然可以按他們能力,為貧窮人士提供一些具創意又有助解決他們生活困難的產品,但政府的角色也很重要。政府獲市民授權管理社會,應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前提。以香港為例,貧富懸殊惡化並不是我們所樂於見到的,也不利香港長遠發展,因為貧富懸殊會令一部分市民無法享用其他市民視為必需的產品。一些綜援家庭便負擔不起互聯網服務費,也負擔不起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費用,基層家庭的下一代可能更難在社會階梯爬升,惡性貧窮循環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資訊科技,如何能提升政府的效率,改善最基層市民的生活?更具體來說,政府能用資訊科技改善市民服務嗎?  以教育為例。當一家大學也有能力讓所有學生安坐家中登入學校網站選科,為什麼教育局每年仍要有升小一和升中一的學生家長奔波,到指定地方遞交申請表格,而到頭來教育局卻又浪費好多人力輸入資料?難道政府的能力連一間小小的大學也不如?當各大銀行有能力發展各種網上銀行及金融服務,學生向政府申請各種貸款、書簿津貼,還是要填寫一大堆表格;當市民乘搭飛機也可以在網上自行辦理登記手續甚至選定座位,政府仍然無法處理網上服務的技術、法律與方便程度三者的矛盾,以致很多服務的使用率偏低。為何政府不「以民為本」,減省市民使用政府服務的困難? 資訊科技改善市民服務  再進一步而言,政府能與企業及非政府組織攜手善用資訊科技,減低基層市民因經濟理由而被社會邊緣化、得不到應得的服務的命運呢?有沒有可能合作,發掘基層市民的需要,透過具創意的方法為現時無力負擔某些既必需又昂貴的產品予這些市民?  

 

蓋茨提及,世界衛生組織便以這個方法,找到一間印度的藥廠,以非洲居民也可以負擔的價格,生產腦膜炎的疫苗,令更多非洲兒童接種疫苗的目標能走近一步。筆者上周到印尼雅加達出席微軟舉行的政府領袖論壇,主題集中在教育、醫療及經濟持續發展。亞洲在這些範疇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香港在教育方面做得比較好,但醫療和經濟發展,則尚能改善。技術和具創意的方案可以令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但更重要卻是一種以民為本的擇善固執的態度。  

 

在香港,我們暫時沒有疫苗太貴的問題,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近似的問題。過去幾年,政府面臨財赤,加上人口老化令醫療開支增加,醫管局將越來越多藥物及器材由過去免費提供改為要病人購買,而政府最近更推出醫療融資方案,希望減慢由稅收負擔的公共醫療開支增長的速度。長此下去,筆者實在擔心很多市民會無力負擔醫療費用。政府有沒有空間可運用科技減輕市民的負擔?甚至不運用科技,像世衛一樣,去尋找一個解決辦法?

 

同刊於2008年5月16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