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醫療改革諮詢文件的封底,用上一隻嬰兒的小手造型,配以「健康‧人生‧未來」字眼。的確,人口老化引致的醫療融資問題,影響下一代尤甚於這一代。醫療融資所以是問題,全因為人口老化所致:一般而言,長者因多有長者病患,住院次數和時間,都會比年輕人為多,而醫院管理局每年四成本開支,是用於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由於香港的醫療制度為所有市民提供最低限度的醫療服務,故若長者人口越來越多,醫療開支將會增加。
香港的嬰兒潮已逐步退休,長者人口急增,社會上每個年輕人平均「供養」的長者數目──即所謂供養率便會上升。由於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全由政府稅收支付,同一筆收入,但更多人需要使用服務,則只有兩個出路:增加收費或服務質素下降。若既不能增加收費,又要維持服務質素,則可能要大幅加稅,否則,就要另覓方法,如所有市民都要有醫療保險,不能依賴公共服務;或市民要透過自行儲蓄,支付日後的醫療費用……。
這就是政府的邏輯。 當然,筆者不否定醫療開支會上升的事實,但是,融資是否一定要加稅、加費、供款,甚至強制市民買保險呢?即使市民要供款,但政府有否空間,將市民要供款的比率降低? 醫療開支因人口老化增加,因而稅收不足以應付,就如一位長者沒有工作收入,不過,很多長者都有一筆不少的財富,如股票和物業租金收入,補貼生活開支,令生活不成問題。 其實政府也一樣:將來的稅收尚或不足,但政府卻有龐大的資產。政府現時有超過五千億元財政儲備,而外匯基金更有超過六千億元,以每年百分之七回報率計算,單是投資收入,每年已近八百億元。筆者去年底建議政府,成立高齡人口基金,除了在今年盈餘撥出五百億元入基金外,更將每年外匯基金投資收入一半撥入基金,將「利息」儲起,留待日後應付額外的醫療開支。
政府的「公務員退休金儲備基金」,也是運作相同的邏輯運作!筆者推算過,只需要五年,基金便能滾存約千九億元,完全不會增加市民的負擔。可是,若這千九億元由市民供款,每人要供二萬七千元! 根據政府《醫療改革》諮詢文件資料,公共醫療開支會由現時三百七十多億元,增至二零三三年的一千八百多億元。筆者推算過,屆時政府只能從稅收中支付約七百多億元,若餘額全數由市民負擔,屆時每月供款額,可能會高達幾千元。
縱使今天政府表示,希望醫療供款不會超過市民薪金的百分之三至五,但是若政府上述推算正確,下一代的市民每月的供款額必會大增。我們的下一代,真有能力承擔這個水平的供款嗎?我們真有權去為下一代定下一個嚴重加重他們負擔的供款方案嗎?政府可否先考慮筆者這個不會增加市民負擔,又不會影響醫療服務質素的建議呢?
同刊於2008年5月盛世雜誌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