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政府公布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指因人口老化、醫療開支增長遠高於整體經濟增長,未來公共醫療服務將無法維持目前水平,因此需進行醫療改革,文件列出了六個融資方案。文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最主要的批評有二,其一指政府對未來醫療開支的推算「作大」,這個問題涉及較技術性的推算及假設問題,日後再作深入討論。其二則批評強制供款方案向中產「開刀」。民主黨日前舉辦論壇,有出席者表示,現時其僱主已為僱員及家人購買醫療保險,僱員需支付的保費,遠低於政府在其康保儲備方案中所建議的3-5%為低,像他們這些已有私營醫療保險的市民,無需政府任何方案提供額外保障,強制他們再供款並不公平。
中產之聲亦提出八成中產人士已自行購買醫療保險,不應再要求他們為新的醫療保險計劃供款。 中產人士即使已購買了私營醫療保險計劃,他們真的得到保障,能得到所需醫療服務嗎?根據理工大學阮博文教授在2007年參與進行的研究結果,35%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障不包住院服務,即使提供住院保障,保額亦往往不足支付私營住院服務,其中以製造業所提供的保障最低,保額約為16000元,而只有當外科手術賠償額超過30000元時,才有八成人士會使用私家醫院醫療。可見,不少僱員得到的醫療保險,只夠支付門診費用,當市民需要較昂貴的住院服務時,僱主所購買的保險不足支付。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旦離職或退休,僱員即失去保障,而大多數保險公司設投保人年齡上限,拒絕老年人士投保,市民在退休後僱主不再提供醫療福利時才購買醫療保險,一般買不到保險。不少保險公司更設續保年齡上限,市民即使在年輕時供款私營醫療保險,到了60或65歲後,在最需保障時,仍不獲續保。
此外,部份患病的受保人士索償後,保險公司會增加其續保費用,甚至在投保人身體健康出現大問題時拒絕續保。一些終生保障的計劃,其保額及保障項目,則不足支付住院開支。 私營保險以牟利為目的,不為年老、病患等高危人士提供保險或收取昂貴保費,才得以保持利潤。中產人士所購買的私營醫療保險計劃,或可在他們年輕、健康時,提供保障,但到年老、患病時,卻已失效。 此外,市場上的私營醫療保險計劃眾多,保障項目差異大且保費不同,保單細則繁多,受保人容易忽略保單條款而未能成功索償,或未能獲得足以支付其醫療開支的費用。
中產人士可能在最需要醫療保障或身患重病時,才發現私營醫療保險市場,並沒能為他們提供完善的保障和賠償。 要確保購買保險的市民得到完善的保障,政府必須約制醫療保險計劃。民主黨提出「全民醫療保障計劃」,建議政府設定劃一的基本保險計劃,並規定保險公司不能只選擇健康、低風險的市民,與此同時,市民亦不能在健康出現問題時才購買保險,這樣年輕、健康的市民和年老、多病的市民同時購買保險,醫療風險得到分擔,全民的保費總額才足夠支付整體的醫療開支。若已有僱主提供醫療保險或自己已購買保險計劃,應容許現有保險計劃轉入「全民醫療保障計劃」,避免現時已有醫療保險人士額外供款。我們熱切希望得到市民的回應,了解市民對我們這個建議的意見。
同刊於2008年3月19日文匯報
作者 李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