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推行社會保險 建平等醫療體系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繼財政司接納民主黨的意見,撥款500億以推動醫療改革後,當局日內將公佈醫療融資改革諮詢,相信會提出不同方案,民主黨將於本月十七日在灣仔小童群益會舉辦座談會,深入討論醫療融資問題,歡迎關心議題人士參與討論。  

 

就着這個問題,月前民主黨醫療小組數位學者赴台灣了解其全民健康保險體系。台灣制度以其提供包羅萬有的服務為人熟悉,亦以其引起的財政壓力而廣受批評,但民主黨的台灣之行發現其制度有許多可取之處,其制度的公平及便利令全民健保的公眾滿意度維持在70%水平,即使投訴不斷,仍是少數得到大眾認同的公共政策。 財政壓力下難維持醫療平等  我們的醫護體系本亦以平等見稱,可惜在公營醫療的財政壓力下,一向奉行的平等原則無法維持。隨着人口老化、醫療科技成本上升,公共財政壓力增加,不平等情況必將惡化。若公共醫療的財政壓力不解決,服務質素必下降、病人須自費購買的醫療用品增加,迫使市民購買私營醫療保險、使用私營服務,醫護體系將更趨不平等。  

 

看看以私營保險為主的美國,私營保險市場存在逆向選擇問題,私營保險旨在牟利,選擇低風險人士,提高最需要醫療保險的長者、長期病患高風險人士的保費,甚至拒絕受保。與此同時,私營醫療保險計劃行政成本昂貴,受保人濫用服務情況普遍,以致在老弱傷殘保障不足的同時,整體醫療開支高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4%(香港約5%)。更值得留意的是,私營醫療保險公司財雄勢大,政府一旦推動影響其既得利益的改革,都會面對其阻撓。若不處理公營醫療問題,倚賴私營保險,我們醫護制度不難演變成這種既不公平亦缺成本效益的制度。 推行醫療保險 輔以稅收融資  推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輔以稅收為主的融資模式,是值得考慮的方案。日本、韓國、台灣等鄰近地區早已推行類同制度,其主要優點在於所有市民都得到醫療保險。有別於私營醫療保險,社會醫療保險不能拒絕市民投保,且供款率不受年齡、健康狀況影響,有收入人士按入息供款,市民按需要使用服務。由於年輕與年老人士,健康與患病人士共同分擔醫療開支,市民一旦患上重大疾病,醫療開支不會對個人造成太大財政壓力。  

 

結合探訪台灣的所見所聞,以及理論研究,民主黨早前公佈了「全民參與的醫療保險制度」諮詢報告。據初步估計,若政府投放17%公共開支在醫療服務方面,現階段有收入人士供款0.3%,應已足夠應付醫療開支,日後人口老化,供款率需隨之調整,十年後估計供款率為0.9-1.5%。加上500億醫療基金,供款率可進一步調低。我們相信,這個方案有助香港建立更平等、團結的制度,希望社會各界願意共同出一分力,建造一個更平等、更健康的社會。 

 

同刊於2008年3月12日文匯報

作者 李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