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與黨友去年批評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的預算案沒有照顧三無人士,今年曾俊華施展一招盒子外思考──補貼電費開支,又撥6,000元入基層市民的強積金戶口,可算是交到功課。筆者去年11月首次提出撥500億盈餘成立高齡人口基金,曾俊華也做到一半。筆者要求成立基金,因為這筆錢滾存的利息也應用於醫療服務,而且筆者還建議從外匯基金的投資收入撥出一半到基金的經常收入,但這部分政府沒有接納。
不過這項建議去年11月才由筆者首次提出,曾俊華大膽接納建議,值得一讚。 漠視長者忽略學生 然而預算案也有幾部分令人失望,政府口口聲聲要為人口老化引致的醫療和社會福利開支綢繆,但實際援助長者的措施卻只是蜻蜓點水,未算足夠。以生果金為例,雖然立法會各黨的共識,是提高高齡津貼至1,000元,政府卻以3,000元「利是」為緩兵之計。筆者與黨友自去年已多次要求政府增加長者宿位,因現時輪候宿位的長者逾20,000,輪候時間比申請公屋還長,但預算案只增加數百個宿位,套一句陳腔濫調,就是杯水車薪。
政府漠視長者之餘,也不見得厚待年輕人。今次預算案,年輕學生是另一個被忽略的社群。全港幾萬個就讀自負盈虧副學士課程的學生,在政府千億盈餘下,財政負擔沒有絲毫減輕,很多仍然因為政府不合理地苛刻的入息審查標準而無法取得助學金,因而要申請高息的免入息審查貸款繳交學費,更要一邊讀書一邊工作賺取生活費。即使以不俗的成績畢業,卻又復因大學資助學位太少而無法升學。很多不適應填鴨式考試制度的學生,其實就讀副學士課程時,與很多透過聯招入讀大學的學生一同上課,成績並不遜色,只是現有制度令他們難以晉身大學,難怪不少家長和學生都視入讀副學士課程為進入死胡同。香港的人才並不足夠,政府其實大有空間減輕副學士學生的負擔,同時為社會培育更多人才,問題在於政府是否想做。 不必硬與歐盟比較 曾俊華在電台節目中曾指香港稅基狹窄,最近有傳聞說政府要考慮開徵如銷售稅和環保稅等,甚至奢侈品稅等「擴闊稅基」。
筆者不知「稅基狹窄」是否所有財政司司長的口頭禪,因為一手促成香港稅基狹窄的,其實是政府本身。筆者反對開徵銷售稅,贊同開徵環保稅,但開徵環保稅的前提,是稅制是為鼓勵市民改變使用不環保產品的習慣,而非擴闊稅基。如果政府重視香港的稅基狹窄,便不應取消葡萄酒稅、啤酒稅和酒店房租稅。如果政府取消這幾種稅項,然後開徵銷售稅,豈非又不能「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變成多此一舉? 如果政府硬要將香港與歐盟的稅制比較,香港的稅制必定比歐盟窄,因為尤其北歐的福利國家無處不稅,有些國家的銷售稅高至25%,稅基的確夠闊,但生活在「萬稅國家」中物價也水漲船高。香港的公共財政結構有別於其他國家,政府實在毋須事事將其他國家的一套抄過來,否則找了一套稅基闊的萬稅稅制過來,香港就不再是會生金蛋的低稅自由港了。 無需要取消的稅取消了,但是應取消的苛捐如外傭稅等,卻提也不提檢討,難怪有不少市民都總覺得政府只是還富於富了。
同刊於2008年3月5日新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