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雪災感想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去年聖誕,筆者與家人到哈爾濱亞布力滑雪場度假,該處一直是內地的度假聖地,過去多次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更是零九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主要場地。聖誕節期間,整個亞洲的天氣可說是「炎熱」:香港的氣溫高達攝氏二十多度,猶如夏天;日本的札幌雪節的主辦者,據說還擔心不夠雪而四處徵求真雪,務求令雪節能如期舉行。身處哈爾濱期間,天氣乾燥,雪不多,幸好該處長年積雪,滑雪的假期也能盡興。 到了假期最後一天早上,該處開始下雪,當晚筆者與家人看完冰雕和冰燈展覽後雪更大,一家人開始擔心機場會封閉而無法及時返港,遂致電到機場查詢,所得的答覆卻很含糊,既沒有說機場會封閉,也沒有說服務正常。

 

第二天早上六時起來,得知機場沒有封閉,便如計劃乘車到機場。 部分城市鏟雪設施仍然落後 從酒店前往機場,到了連接機場的高速高路,筆者看見令人匪夷所思的情景:公路上有近二百人手持竹掃帚在馬路上掃雪!筆者第一個感覺,以為自己看見黑社會械鬥前的「晒馬」行動:香港論及社團的電影,偶有兩幫黑社會成員械鬥,必會有黑社會成員手持各種「武器」的鏡頭。二百人在公路上拿覑掃帚,我的感覺就只有如此。第二個感覺就是「冷」。那時戶外氣溫約為零下十度,二百人毫無遮掩,就在公路上掃雪,筆者也為工人感到寒冷。不過,筆者最強烈的感覺,或者說疑問,就是為何省市政府沒有鏟雪車? 很多位處北半球的國家,政府都備有鏟雪機,每當有大雪的預報,相關的部門便會安排鏟雪車在凌晨四五時出動鏟雪,以便在市面上班前,確保道路順通。

 

鏟雪車只需要一、兩人運作,便可以鏟去大部分積在路上的雪,毋須由民工在嚴寒天氣露天掃雪,既有效率又人道。筆者知道北京市備有鏟雪車,但卻奇怪為何哈爾濱反而沒有鏟雪車。 哈爾濱常常下雪,一向是滑雪和看冰雕的旅遊勝地,遇大雪令馬路難以行車相信是經常會發生的事,但為何該省仍要靠工人在公路上用竹掃把鏟雪呢?為何省市政府不購買鏟雪車?還是即使有鏟雪車卻不敷應用? 應考慮設立「防雪」指揮部 廣東省很多縣市都設有所謂「三防」指揮部。所謂「三防」,即「防汛防旱防風」,就遇上迅情、旱災和颱風應變。北方沒有颱風,但是雪災也可以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命傷亡,甚至令整個省市運作癱瘓,北方的省市,是否也應考慮設立三防指揮部,將「防風」改為「防雪」,以便省市政府更有遠見地應付這些天災。

 

以中國今天的國力,省市政府要購買足夠的鏟雪車備用,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有沒有心細如塵,以民為本的人在各省事做這些實事。筆者自有記憶以來,好像也沒有聽過內地曾發生如今次般影響範圍廣闊的雪災,在電視的新聞片中,筆者依舊看見大批軍人在路上鏟雪的片段,令筆者腦海中再浮現「為什麼不買鏟雪車」的疑問。 農曆新年前,立法會已批准政府從賑災基金撥出二億五千萬元予各慈善團體在內地賑災,筆者除了希望雪災盡快過去以外,更希望災後內地各省市政府,趁今次數十年一遇的雪災,檢討一下在配套方面,有否空間改善一下。

 

同刊於2008年2月15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