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底公布截至11月底,政府的盈餘居然有506億元。這個數額到底有多大?試想想:政府每年的薪俸稅收入只有約400億元;全港200萬工作人口每年的強積金強制供款也只有260億元,500億元盈餘是巨額。不過,更驚人的是,500億元盈餘只是財政年度首八個月的業績,政府在未來四個月還有大筆的收入:薪俸稅約200億元、印花稅可能有100億元、賣地、投資收入約280億元……加上去年同期不但沒有盈餘,更有赤字35億元,筆者相信,政府今年的盈餘必定破歷史紀錄超過1,000億元,即使最終盈餘高至1,300億元,也毫不奇怪!
巨額盈餘引來不同的團體要求政府「派錢」,政府也承受着極大的「派錢」壓力。不過,今年的盈餘主要來自賣地和股票印花稅,這些都不是穩定的收入,如果政府「為派錢而派錢」,毫無需要地耗用了公帑,真是對整體的社會有利嗎? 醫療融資計劃或具爭議 但諷刺的是,這邊廂政府的錢多得用不完,另一邊廂卻大喊資源不足,無法以稅收支付人口老化引致的醫療開支,所以計劃推出醫療融資計劃,要市民供款。不過,原定去年底推出的諮詢文件,據報多次被行政會議「打回頭」修改,顯示政府方案可能極具爭議,例如低收入人士也要供款,或供款額太高,連政府高層也擔心市民太抗拒而反對。 的確,若根據官方資料推算,純由市民供款支持政府醫療開支因人口老化引致的差額的話,市民負擔可能會很重。
根據香港大學的推算,到了2020年,由政府支付的醫療開支,會增至本地生產總值的4.4%,用2007年的價格計算,估計約為680億元,而即使政府履行承諾,將醫療開支增至政府開支的一成七,也只不過約410億元,差額高達270億元,與現在強積金的供款額差不多!到了2033年,情況將更嚴重,如果這批額外開支全由市民供款,筆者可預見供款額不輕。 既然政府今年的盈餘特多,又沒有迫切需要全部用去,為何不可以儲起一部分,應付未來醫療融資增加? 建議成立基金幫補開支 具體來說,筆者建議政府今年撥出500億元成立「高齡人口儲備基金」,以後每年從外匯基金投資收入撥出一半作基金的經常收入,基金在五年內便可以累積至約 2,000億元,加上其滾存的投資收入,到了2020年香港人口迅速老化時,便能幫補新增的醫療開支,減輕市民的負擔。
其實,當市民發現政府有財政儲備4,000億元,外匯基金又有5,000多億元「閒錢」,今年盈餘又超過1,000億元,政府實在很難說服市民相信政府「無錢」,因而接受醫療供款。 更甚者是香港的貧富懸殊情況越來越嚴重,要低收入的基層市民在強積金以外再為醫療供款,實在不是改善他們生活水平的措施,更不是讓他們下一代有更好發展的方案。與其如此,政府為何不考慮筆者這個成立基金的合理方案?
同刊於2008年1月9日新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