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政府公佈截至九月底,政府的累積赤字「只是」五十六億元。筆者說「只是」,是與以往數據比較。去年同期,政府的赤字高達三百零三億元,是今年的五倍多,但政府去年最終盈餘,高達五百六十七億元!因此,今年坊間「估盈餘」的「遊戲」也越估越高:筆者八月底最先指出盈餘將超過五百億元,其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承認,政府的盈餘將遠超原先預算的二百五十四億元,將會達到五百億元!
筆者估計,財政盈餘將會達到七百億元,甚至有可能打破九七/九八年八百五十多億元的紀錄! 政府固然非常頭痛如何處理龐大的盈餘,曾俊華已表明會考慮減薪俸稅,而事實上,曾蔭權也率先在施政報告中披露明年削減薪俸稅標準稅率和利得稅。不過,筆者認為政府的預算案,應集中用於縮減貧富懸殊和投資將來。 施政報告只減薪俸稅標準稅率,耗費三十五億元,但只有年薪超過一百四十萬元的人士才能受惠;但拒絕用十多億元增加生果,讓很多沒有收入的長者受惠,難免令人感到涼薄。連無依的長者也不照顧,「年輕力壯」的失業和綜援人士,當然不會得到特首的青睞,然而,筆者認為,即使從推動本港經濟發展的角度,政府的確有需要紓緩貧富懸殊問題。
十月底,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年度競爭力排名報告,香港已跌出十大,但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則排行全球第七!報告指香港的醫療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及訓練和創意的排名,全球排名分別為廿八、廿六和廿三;而最嚴重的問題,是受良好教育的人力不足,其次是政府官僚及欠效率。 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得不好,有質素的人才的薪酬如天價,更甚者是企業因人才不足而影響發展潛力。而改善貧富懸殊,是提升人力質素的有效途徑。
以學習英語這種國際語言為例,香港一般家庭的孩子,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學校教授英語也似乎不甚奏效,於是,大部份一般家庭的孩子的英語能力欠缺,升學也有困難,最終,這批欠缺學歷和技能的年青人,只能做些低技術的工作。中產家庭的孩子,能接觸英語的機會遠較其他人多,加上家長注意教育及資源充足,能升讀好的大學的機會來得較多,大部份高收入的工作,也只有高學歷的人才能越過門檻獲面試機會,勞工市場兩極化、社會貧富懸殊便會惡化。 政府如能改善教育質素,尤其在於提升英語教學的質素、放棄填鴨式教育和著重培訓孩子的創意,讓下一代能透過教育,提升社會地位。香港要有足夠的人才,經濟發展才能持續不斷。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不少家庭也生活在貧困中,但是香港人都知道,只要努力工作,讓下一代好好讀書,前景畢竟是光明的。今天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揮之不去,民怨沸騰,其中一個原因,是否因為生活在基層的市民都看不見前景呢?
同刊於2007年12月盛世雜誌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