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設高齡基金勝政府派錢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今年政府盈餘多,要求預算案還富於民的聲音不絕。筆者認為,增加些公共開支,減收一些稅項,如差餉及薪俸稅是可以的。但若政府要「派錢」,尤其派給富有階層,筆者認為著實不必,而且最好避免:在經濟好的時候,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刺激通脹,對基層市民和經濟發展也不利。 市民「自負盈虧」貧富懸殊加劇 政府近年傾向削減富有階層稅收,然後增加基層市民的負擔,情況越來越令人憂慮。

 

筆者認為,這種政策極不可取,尤其香港的貧富差距如此大,再加重基層市民的負擔,對香港發展無好處。 筆者批評政府減富人稅收窮人錢,完全基於事實。曾蔭權削減薪俸稅標準稅率和利得稅,只有做生意或高薪人士有「著數」,也不肯增加長者生果金。但同一時間,他又表明年底會開始諮詢醫療融資。被指為「御用智庫」的智經已推出醫療供款方案,每人供款百分之三。 去年政府一句「錢從何來」要推出銷售稅,又是要基層市民交稅去削減薪俸稅和利得稅!2003年,梁錦松加稅的時候,標準稅率只加一個百分點,這批打工皇帝,只加稅6.7%,遠低於中產階層增加兩、三成稅款的比率。 種種迹象顯示,政府正逐步由依賴直接稅,改為要基層市民「自負盈虧」:自己預備退休金、自己預備醫療費用、自己交學費……難怪香港的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 實施強積金尚且有道理,因為那些儲起的錢,最終都是市民自己的。但是,筆者認為,醫療服務,最好還是由公帑支付,即使要供款,應該愈少愈好。

 

筆者並非不了解人口老化引致的問題:按照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推算,2033年,公共醫療開支將增至本地生產總值的6.4%,用今日的價格計算,等於944億元,遠高於去年政府在這方面320億元的開支!而現時全港100萬納稅人繳交的薪俸稅,也不過是三百多億元,逾900億元是極龐大的數額。這個數額,即使由全港700萬人一起供款,負擔也是很重的。 曾俊華早前表示,政府今年盈餘應達500億元,但坊間的評估,大約是800至1,000億元!如果政府能撥出300至500億元,成立「高齡人口儲備基金」,然後再從外匯基金每年平均560億元投資收入中,撥出一半為基金的恒常收入。 9000億儲備 應助窮人 有了這筆基金,即使用最保守的投資策略,資產增加的速度,也比通脹及薪金的增幅為高。當踏入2020至2030年人口老化的高峰期,政府便可運用這筆基金,應付部份醫療和福利開支,減輕市民醫療供款和稅務負擔。 醫療服務的需求,與使用者的入息或財富沒有必然關係,加上醫療服務本身極昂貴,一些重要的手術的成本,對很多人來說等同畢生的積蓄,甚至是天文數字,純粹以供求關係處理醫療開支,要求「用者自付」,等於說窮人沒有生存權,這是任何社會都無法接受的。

 

醫療供款,雖然可達到分擔風險和成本的目的,但是將部份基層市民納入供款網,始終會增加基層市民的負擔。 如果政府真的資源不足,那麼,所有市民一起盡一些綿力,大家都會接受。但是,現在政府有逾9000億元可自由運用的儲備,盈餘還破紀錄。筆者只希望政府不要「為派錢而派錢」,將今年部份盈餘成立基金,未雨綢繆應付未來的醫療和福利開支而已,這樣運用盈餘,不是比「派錢」來得更有用嗎?

 

同刊於2007年12月3日經濟日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