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港交所風波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政府增持港交所,有傳是為了與上海交易所換股。當然,這只是程序和技術問題,筆者關心的,是背後的政策—政府是否已決定港交所要與上交所合併?  筆者最初以為,政府增持股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港交所受敵意基金控制。雖然法例規定,任何人如要擁有交易所股權超過百分之五,需要得到財政司批准,但如果主事者透過十一個持有人,每人擁有4.9%,便可以控制港交所。如果增持是為了防守,那比較容易解釋。  

 

但是,財政司的說法,令人相信政府是為了兩間交易所可以合作,甚至合併。財政司司長八月中到北京訪問,其間與眾多財金官員見面,是否就此事「摸過底」,得知如果港交所並非由政府持有,對方便不願合併呢?如果兩者合併的話,到底香港的策略是什麼呢?目的是什麼呢?是純粹看好上交所的前景?是不想上交所與港交所競爭?還是為了統一兩地上市機制,方便內地公司同時在香港和上海兩邊上市?  

 

兩地交易所合併,本來應是港交所的「內政」,但是政府決定以成為交易所股東為工具,達致交易所合併的目的,是重要的政策改變。如果政府高官到京只是純禮節拜訪,當然沒有問題,否則,若因而有此政策改變,曾俊華至少應先到立法會解畫。現在政府先斬後奏,難令公眾支持。  

 

再者,如果政府增持港交所是純投資,市民尚可以接受投資「有賺有蝕」。但是現時港交所的市盈率已超過四十五倍,純從投資角度看,可以說是有點昂貴。而且政府已表明,增持港交所「非單純的投資」,而是有策略性需要,那麼,政府不解釋清楚,若港交所股價下跌導致虧損,市民必向曾俊華問責。  

 

當然,港交所與上交所合併,可能有好處,但是,政府為了促進一間公司的發展,而運用公帑增持一間上市公司的股份,這是一項極重大的政策改變,不是由財政司「說了算」。若這是政府的政策,接下來市民一定有很多相關連的疑問:為什麼政府可以用公帑買股票,「推動金融業發展」,但不可以增加工程投標價協助扎鐵工人?為什麼只有金融業獲青睞,而不是其他行業?筆者相信,電盈的小股東也想政府買入股票,「支持電訊業進運內地」,好讓他們手上的股票重出生天。

 

最後,政府擁有港交所的股權,又是否兩個交易所合併或換股的唯一途徑,是否必需呢?舉個例子,政府年前諮詢機管局私營化,但機管局早已購入珠海機場,政府私營化機場,是否一定要繼續成為大股東,否則,珠海機場不肯被其繼續擁有呢?況且,中央一貫的政策,是要中國「與國際接軌」,與全私營企業談判收購合併,即使在內地,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如果上交所要政府擁有港交所才合併,政府是否應以自身經驗,說服上交所與國際接軌呢? 如果曾俊華解不通這些問題,看來很難在立法會過關了。

 

同刊於2007年9月15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