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政府有能力增公共開支
Friday, March 16, 2007

預算案接納了不少坊間意見,新增數項扶貧措施,如增加長者宿位、放寬交通津貼申請資格、鼓勵社會企業發展等,都是及時雨,有助紓緩貧富懸殊。這些都是筆者與黨友曾建議唐司長考慮的措施。  

 

這些政策的細節當然可以討論,例如筆者認為兒童發展基金不應要低收入家長供款。但筆者最關注的,是這些計劃能否持續推行。筆者有此擔憂,因為這些措施大都是政府一次過撥出一筆款項推行,而有部分如跨區交通津貼更是試驗計劃,撥款用完以後,這些計劃將會如何呢? 香港經濟已回復穩定,政府的收入,一向與本港經濟「掛橺」——經濟越好收入越多,故政府在運用公帑方面也可以更進取。其實,過去數年,政府為應付財赤,將政府開支削減至二千億元以下,又將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減至兩成以下,但當經濟重返增長期,政府應該因應社會需要,增加政府開支和公共開支。  

 

以政府開支和公共開支為例,經濟增長令物價上升,如果開支不變,公共服務質素便會下降,影響依賴公共服務的基層市民。《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政府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當香港不再受赤字困擾,我們便應考慮,因應經濟增長,增加政府開支,務求符合基本法內「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  

 

其實,現時政府絕對有能力增加公共開支。以零六╱零七年為例,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6.7%,遠低於政府定下的兩成。而更令筆者不安的是預算案預測,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公共開支只佔生產總值16.3%,即比現時為低。由於政府在制訂預算時,為了確保政策措施可以順利落實,預算的開支往往比實際所需的少百分之五至一成,如果政府預算的公共開支,不是隨着經濟而增長卻反而縮減,那麼實際上用於公共服務的開支,必會緊縮得更厲害。  

 

筆者認為,政府回復盈餘,又有大量儲備,在擬定公共開支增長時,可以「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思想再解放一點」,不需太擔憂赤字。以來年為例,政府預計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17.4%,政府要增加一百二十一億元,公共開支水平才能達到零六至零七年度預算時的18.2%;增加四百億元,公共開支才能達到生產總值的兩成的指標。當然,筆者並非要政府來年增加四百億元,因為這會產生赤字,但有目標地增加一百至二百億元,改善公共服務,改善貧富懸殊,最終得益的,將會是香港整體社會。

 

同刊於2007年3月16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