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了200億元的預算案,仍然過份保守!因為政府瘋狂地累積儲備的德性變本加厲,過份壓縮開支的傾向也愈見嚴重。筆者這些論點,都是以政府的標準或國際機構的建議為基礎。政府不遵行自行定下的儲備和開支目標,變成守財奴,扣起應該屬於市民的1,400億元,市民堪矣!預算案的焦點都在政府減多少稅,各種措施加起來「派」了200億元,所以大多輿論都滿意預算案。但是沒有多少傳媒分析政府居然計劃在未來五年累積近1,900百元,將財政儲備推至5,800億元新高,等同本地生產總值三成、24個月政府開支,是政府自己定下的安全標準的兩倍。 這不是瘋狂,還有什麼更佳的形容詞呢? 累計盈餘亦可動用 政府收入不穩定,需要儲備應付不時之需,但儲備要適可而止。誠然,回歸後政府經歷幾年嚴重財赤,其中2年財赤更超過600億元,可能嚇怕了官員,因而不顧一切地「積穀防饑」。但「積穀防饑」也要理性。 今年財政盈餘550億元,令儲備增至3,700億元,比政府定下「12個月政府開支」超標1,441億元。即使香港再遇財赤,也可抵禦連續6年600億元赤字!還不足夠?政府的儲備不止於此,還有外匯基金累計盈餘5,000億元。
不要以為「外匯基金」不能動,曾蔭權在「世紀論壇」上批評梁家傑是錯的。外匯基金主要有三部份:貨幣基礎、財政儲備和累計盈餘。貨幣基礎用於支持港元,的確不能動用。財政儲備可以用,而多達5,000億元的累計盈餘,是金管局多年投資收入累積所得,也可以用!《外匯基金條例》清楚列明,財政司司長有權將外匯基金的資產,撥入政府。今年政府將儲備分賬改為按外匯基金過去6年回報而定,由外匯基金包底,實際上已動用了累計盈餘。 因此,即使3,700億元財政儲備不能應付財赤,我們還有累計盈餘。財政儲備和累計盈餘近9,000億元,可以抵禦連續15年600億元赤字的荒年!梁家傑說政府有9,100億元儲備,與現實相當接近,只是政府拒絕承認。但唐英年還要額外多儲1,900億元,將財政儲備和累計盈餘總和推至11,000億元以上,莫非他預視到香港將有連續18個荒年? 非也。政府搬出了國際貨幣基金會為後台,該會報告建議政府儲備應達到本地生產總值三成!
遺憾的是,政府總以最保守的態度理解這些報告。報告明確說,如果政府穩定投資收入,所需要的儲備可以大幅減少!政府採納了前者,卻仍以生產總值三成為標準,即採用了最保守的方案。 削公共開支苦了基層 首先,筆者不認同儲備需要如此多儲備,全球有多少國家有這等儲備呢? 再者,政府應將累計盈餘視為儲備一部份,9,000億元儲備,等於生產總值六成超標一倍,政府根本不需要再增加儲備。 筆者極懷疑政府用何種方法達到這個目標,尤其擔心政府為達這個目標,持續地削減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最終令基層市民受害,貧富懸殊無法改善,便要由整個社會一起付出代價。
這種懷疑並非無中生有。 政府定下了公共開支佔生產總值兩成的目標,但是自04/05年度,這個比率已低於兩成。剛公佈的預算案預計,這個比率5年後將會下跌至16.3%,但過去25年,只有92年之前8年是低於這個水平。 其實,政府儲備過多、開支太少,理應增加開支,善用儲備發展社會。在開支方面,若以政府定下生產總值兩成為標準,政府應在本年增加公共開支400億元,不過,由於預計明年的盈餘只有250億元,筆者認為政府可在不引致赤字的情況下,增加公共開支200億元,逐步追回生產總值兩成的標準。 香港的人均儲備比率冠全球,但貧富懸殊惡劣程度也近已發展國家之首,除了守財奴政府,有誰能容忍這種情況繼續?
同刊於2007年3月8日經濟日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