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一直被暱稱為「財爺」,其實是「財神爺」的簡稱,筆者建議他今年索性變身黃大仙,在年十一公佈的預算案,還富於民,人人有份,讓金融風暴、負資產、失業減薪和加稅加收費等名詞成為過去,補送一份禮物給全港在人日生日的市民。筆者這個提議既因為今年正月便公佈預算案,更因為政府庫房實在水浸得厲害。雖然政府在預算案中公佈的盈餘額可能只有二、三百億元,但由於截至去年十二月底,政府已有六十億元盈餘,而政府於一月和三月,將有薪俸稅、投資收入、一季差餉、印花稅甚至地價收入,扣除開支後,筆者估計,政府於四月底公佈的實際盈餘,應該超過四百億元。
除了九七/九八年度盈餘高達八百多億元,今年超越四百億元盈餘,將是政府歷年來盈餘第二高的一年。四百億元等於多少?特首每年的薪酬約為三百多萬,四百億元,足夠支付特首工作一萬三千多年(你沒有看錯,是一萬三千年)的薪酬!其實,政府每年的開支也只有二千多億元,盈餘超過四百億元,反映兩個可能性:一、政府用錢太節制,二、政府收取的稅款太多。 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有足夠資源讓財爺變身黃大仙,不過,筆者認為,財爺「派錢」要派得有效益。有效益者,即並非為派錢而派錢,是要讓派出去的錢,對社會有益有回報和讓市民受惠。
跨境基建工程,便是對大多數市民均有好處的一環:民主黨一直擔心西部通道通車,從內地到港的車輛駛進屯門公路會令該處塞車,政府何不興建掃管笏至藍地的十號幹線北段,讓建造業工人有工開、提升西部通道的效益,更重要的是避免屯門區的居民重新陷入漫長的車龍中?對跨境職業司機而言,有效率的基建,減少他們的耗油量,可能比象徵式地減柴油稅更能減輕成本,這項基建投資,對全港市民都有利,政府還考慮什麼? 回饋一直與政府共渡時艱的中產階層,更是義不容辭。政府在零三年因財赤加稅,令年薪三、四十萬元的夾心階層的稅款狂飊三至四成甚為普遍,政府自零四/零五年已回復盈餘,今年盈餘更是超標,不減稅,還待何時呢?不過,筆者贊成不一成要將薪俸稅完全回復零二/零三年水平。
繳交標準稅率的打工皇帝,零三年的加稅幅度,只有百分之六,而且以他們的能力,16.5%的稅率完全可以負擔,故此筆者認為政府將免稅額、稅階和稅率回復至零二/零三年水平便足夠。為何減稅而不是退稅?很簡單,退稅只可以做出一些臨時刺激經濟的效果,尤其刺激市民消費,但香港需要的,是將先前為應付財赤的臨時加稅措施撤回,減輕市民的負擔,這並非退稅可達成的效果。 當然,沒有了財政限制,政府可以為基層市民做得更多。但篇幅所限,下週再談。
同刊於2007年2月16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