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月初聯同黨友與特首會面,其後有報道謂我們要審批所有法定機構的預算,此實為誤解,故藉機會澄清。 筆者只不過希望,由政府資助的法定機構,將政府已批准的年度預算提交予立法會省覽,皆因現時立法會除了知道這些機構一年預算開支總額外,對這些機構實際上如何運用公帑一無所知。
政府每年的預算,都要立法會審批,每個部門開支、工作計劃、編制,都要仔細列出,立法會議員有權追問及否決撥款。不過,一些由公帑資助的機構,財政透明度卻極低,即使議員追問,也只獲得一些有等於無的資料。而偏偏這些機構,正是被公眾批評為大花筒的機構。筆者不禁要問,為何這一筆公帑,可以享有這樣的特權,不受監察?公帑是眾多納稅人共同負擔,為何我們沒有權過問這部分的開支呢?
現時政府每年花約三百億元(即與銷售稅收入相近)予多個資助機構。醫管局所佔開支最多,約為二百八十億元,其次為職業訓練局和旅遊發展局,分別佔十六億元和七億元。
但是,筆者屢接查詢及質疑,指旅遊發展局內部浪費公帑、肥上瘦下,更有報道指該局以用不完的公帑發獎金、請員工到迪士尼玩樂,乍聽還以為是一些內地管理欠佳的部門。當然,這些指控可能是不懷好意者的中傷,但也可能屬實。身為立法者,我們自然有需要先尋求真相。可惜單是這一步已難於登天。法例規定旅發局的預算需經政府審批。可惜,當筆者今年四月初透過立法會,要求政府提交這份早已做好、政府也早已批准的旅發局零六/零七年預算,到現在足足六個月,文件還是芳蹤未見,試問我們如何能監察這七億元是否運用得恰當呢?
更極端的例子,則要算是金管局。金管局的地位奇特,理應是政府部門——因總裁任志剛的座駕還是用政府車牌——但又完全不受監管。金管局的營運開支是由外匯基金支付,所以不需要立法會審批,故該局更理直氣壯地拒絕立法會任何形式的「干預」。不過,到底為何外匯基金可如此豐厚?因為香港市民一向承受實施聯繫匯率帶來的惡果,例如在經濟衰退時不能以貶值貨幣來刺激經濟,因而導致過去數年通縮嚴重。而金管局規定銀行發行貨幣需要將等額的美金存入外匯基金,才讓金管局「坐享其成」。那麼,為何金管局可以拒絕市民監察呢?
這裡只是兩個小小的例子。筆者覺得,向公眾清楚交代公帑如何運用,實在是一個合格的政府最基本的工作,而事實上,筆者只要求政府將已批准這些機構的預算公開而已,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直至現在也不費一分公帑的證監會,早已每年將預算提交立法會省覽,也看不出會影響了該會的運作。
如果政府不好好處理這些資助機構,莫說開徵5%的銷售稅,15%也不夠政府揮霍!
同刊於2006年9月29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