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行政署署長麥駱雪玲三月廿三日就政府於添馬艦用地興建政府總部於多份報章撰文,表示現時政府總部辦公室空間不足及設施老化,應興建新總部,而總部搬遷後,現時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及美利大廈可作其他用途,以照顧香港經濟發展及社會的需要。署長的說法令人質疑政府總部搬遷後,政府會把現時的政府山改為商廈林立的地帶,藉此增加中環商廈供應量。
然而,政府卻忽視了現時政府總部的歷史價值,它所在的「政府山」配合聖約翰教堂、終審法院及特首官邸等建築物,形成一個完整的規劃區,一百五十多年來都是香港的政治及行政中心。而現時的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建築物亦已有五十多年歷史,在建築上很有價值,是香港碩果僅存的五十年代殖民地風格的行政大廈建築物,於八十年代興建的美利大廈更獲建築設計的大奬。而更重要者,是現政府總部中座外的空地見證著幾十年來香港社會運動的發展,曾舉辦過小至數名市民的請願活動,大至「七.一」五十萬人大遊行,它是香港公民社會集體回憶的載體,把現時政府總部改作商業發展,將對政府山的特殊歷史建築群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壞。
推倒式發展 更彰殖民心態
更根本的問題是,這種「推倒式」的發展是否適合香港?香港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統治,現在回歸,理應擺脫殖民主義的奴民心態,令港人當家作主。但方法並不是要抹去我們過去被殖民的歷史,而應真正去面對及了解我們的歷史及過去,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解構及真正反省過去被殖民的歷史及真正建立主體意識,從而關心我們社會未來的前途。政府希望搬遷政府總部,以至構思清拆現時政府總部,表面上是要表現特首的統治權威,但根本上是反映著一種企圖抹去殖民地歷史的心態,以為這樣就可擺脫殖民者的枷鎖。可是,這只會弄巧成拙,破壞歷史及市民集體回憶只是回避歷史的做法,不但不能令港人建立真正的主體意識,而只會令香港在新的統者下再次被殖民,繼續成為被動的順民。
寧要舊回憶 不要新地標
從保留中環警署、甘棠第建築以至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事件都引起市民廣泛的關注,都可見社區發展及集體回憶已日漸為市民重視,政府豈能因主政者的好大喜功而破壞現時政府山這個重要的香港歷史文物。因此,民主黨的建議是把添馬艦的新總部作為特區政府最高的決策中心,大規模削減政府建議的發展規模,只讓特首辦公室、行政會議及各司局級最高級的官員進駐,不但新總部的高度可進一步縮減,保護維港海旁及山脊線景觀,而總部佔添馬艦用地的發展比例亦可減少,讓市民有更廣闊的海旁休憩空間,最終目標是建立一條貫通西環中山公園至添馬艦的海濱走廊。
而現時的政府總部的建築物則應該保留,作為政府各局的副秘書長及以下官員辦公室;而因政府總部搬遷而騰空出來的空間,則可改為一間「政府博物館」,讓市民增加對香港政府的歷史及運作的了解和認識。相信這個建議不但可以保留這些重要的歷史文物,限制發展的模式亦可回應市民及關注團體對中區未來由於過度發展,而以致額外交通需求的憂慮。 香港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歷史及社區記憶,而不是一個人工的地標!
同刊於2006年3月29日經濟日報
作者: 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