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視察跨境學童過關上學 要求復修村校 解決北區學額問題
Monday, September 09, 2013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和黃碧雲、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聯同民主黨北區及大埔區區議員和社區主任約同入境處和教育局官員今晨到落馬洲及東鐵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視察跨境學童過關上學情況。

 

林卓廷表示,據入境處官員今天視察時披露的數字是,各個管制站的關口總共能夠處理集體式過關跨境學童的能力是每日約15000名學童,現時這類乘搭過境校巴的跨境學童的數目約13000名,即剩餘的處理能力是2000人。[1] 民主黨有見問題嚴重,早於上月已約見教育局及入境處官員瞭解問題,及提出建議。

 

我們對教育局的回應感到遺憾,認為局方無視跨境學童對北區學額構成的壓力,批評局方無全面政策解決問題,是嚴重失職。根據教育局於會面當日提供的統計數據推算,2012年雙非兒童數目是1萬6千多人;到了2017/18年度適齡的雙非學童,會由目前的約1萬6千人躍升至約3萬5千多人。假設只有兩成兒童來港就讀,數字亦高達7000人。目前教育局只抽出元朗、大埔、屯門區作為跨境校網,卻無長遠方法處理未來6年的跨境學童壓力,教育局只會將問題擴散至其他地區,對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幫助有限。

 

民主黨亦收到北區家長反映有跨境學童家長為增加其子女獲派北區學校的機會,租用北區郵箱作申請入學之用,可見北區仍是跨境學童家長的選校目標,北區學額短缺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黃碧雲表示,從今天的視察結果,大致滿意入境處處理跨境學童的過關手續,但當局仍需顧及各個管制站學童出入境的平均分布情況,同時教育局應協助統籌各學校和校巴營運者作適當配合,令各個管制站的學童人流得以適當分流,而教育局方面更需明確評估未來數年前來香港就讀的跨境學童實際數字,以應付北區學額不足的問題。

 

民主黨批評教育局目前只設跨境選校名單或跨境大校網未能真正解決北區學額短缺問題,對家長、學童,甚至辦學團體造成困擾。故此,民主黨要求當局應對跨境學童來港就讀的人數作充裕的估算,並從增加北區學額入手,復建村校,滿足社會需要。事實上,北區學校已因超收而被逼實行大班教學,無可避免會影響北區學校的教學質素。對於教育局擔心復建後的村校日後可能因收生不足而被殺校,我們認為,即使學額需求下降,因復建村校而增加的學額,長遠有助推動小班教學,提高教育質素。

 

立法會議員、教育事務發言人 黃碧雲

總幹事、北區社區主任 林卓廷   

 


[1]當中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佔約6400名,深圳灣管制站是3600-3800名,羅湖管制站是2200-2600名,落馬洲管制站是580-1000名,文錦渡管制站是560-800名,沙頭角管制站是260-3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