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回應環境局《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12》
Monday, May 20, 2013

環境局於今日公佈《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12》,當中提出在未來十年以立法徵費、推動市民意識等,以達致在未來十年將人均固體廢物棄置量由現時的1.27公斤減少四成至0.8公斤。同時政府亦建議未來透過興建焚化爐及擴展堆填區處理本港的棄置廢物。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環境政策發言人胡志偉表示,認同政府訂立較進取的減少廢物指標。但他認為,從藍圖中見到的政策措施未必能配合相關指標,擔心有關藍圖最終只如十年前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大綱》一樣淪為美麗願景。 胡志偉列舉了多個例子,認為藍圖內提供的政策未必能配合指標,包括:

 

  1. (1)政府表示在擴建堆填區時,需要藉減少運往堆填區的廢物以減低壓力,但在推動玻璃樽回收的政策上,政府卻只打算將大約一半的玻璃,另一半卻仍運往堆填區棄置,令市民質疑政府的回收政策目標。
  2.  
  3. (2)為求行政方便而捨棄政策原則:政府在推動資源回收時,往往是配合自己行政需要。例如在廚餘回收是按照回收設施的處理量而制訂目標,做法被動,亦不符合社會的期望。同時,在近日推出的擴大膠袋稅徵費的法例中,日後政府無需商戶將徵費交給政府,由商戶自行決定如何處理徵費收入,此舉有違「收入中立」的環保稅原則。
  4.  
  5. (3)未有為厭惡性設施提供全面的補償方案。政府今次選擇在申請堆填區擴建撥款前公佈藍圖,希望立法會能同意其擴建計劃。但政府在藍圖中未有提及如何處理地區居民面對厭惡性設施的問題,包括提供補償方案應付居民訴求。補償建議不能單靠環境局單打獨鬥,必須有其他政府協助才能成事。因此只有在整個政府團隊都願意提供政策支援及配合下才能落實推動有關設施。
  6.  
  7. (4)缺乏回收工業:現時本港多數的回收資源需要運往外地處理,令本港的回收程序受到極大約束。當外地市場減少對有關資源的需求時,香港的資源回收即受影響。例如內地於兩年前開始拒絕本地的廢塑料,即令本港的回收商停止回收塑料。另一例子是內地對本地廢紙的需求即影響本地回收商的回收價。
  8.  

胡志偉建議,政府必須提供土地及財務政策配合以建立本地的回收業鏈,令回收政策不再受制於其他地區的市場需要,才能長遠增加資源回收率。

 

立法會議員 胡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