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的國際油價上升,但比較2008年7月的歷史高位仍有一般距離。然而,本港零售油價竟然比2008年7月高。本人認為此現象反映零售油價加幅並不合理,民主黨亦收到不少市民對油價加幅的投訴。本人為此分析近年國際油價及本港零售油價關係,發現「成本降,售價升」及「加多減少」的情況,油公尺利潤增幅可觀性更十分驚人。 現時布蘭特原油比2008年7月的歷史高位低大約11%,但零售油價卻比2008年7月高(附件1)。
本港燃油由新加坡入口,而不少油公司亦曾解釋地價及各方面成本均有上漲,故此,本人亦有對比近期新加坡入口的油價,發現本年1月的平均入口油價比去年4、5月低,但本年1月本港零售油價卻比去年4、5月高。短短9個月的時間,成本上漲的幅度真的可以導致此不合理價格關係出現? 消費者委員會於2011年11月曾指出本港零售柴油價格有「加多減少」的定價行為,民主黨亦發現汽油定價亦有同樣情況。本人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的每月平均入口油價及每月平均零售油價數據,發現入口油價上升$1.00,零售油價便上升$0.74;但當入口油價下跌$1.00,零售油價只下跌$0.60。
2006年4月,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委託的研究顧問發表 <<車用燃油零售市場研究報告>>。當中指出2005年6月的年度中,香港油公司每公升汽油稅後純利為HKD$0.29。本人假設2005年至今的營運成本上升40% (此假設建基於同期綜合物價指數上升大概20%;工資指數除金融及保險行業外,所有行業工資指數上升不超過40%),2011年度的每公升汽油純利亦有$0.45,對比2005年6月上升55.17%。若不計算油公司提供的零售價折扣優惠,2011年每公升汽油純利更有$1.39。 民主黨就油公司謀取不合理暴利,表達強烈的不滿。近年來,加德士多次帶頭加價,我們要求加德士馬上帶頭下調零售汽油價格,並向公眾詳細解釋定價原則,公開零售油價升幅的原因。
消費者權益 李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