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民主黨總結行政長官曾蔭權過去參選承諾
Monday, October 10, 2011

行政長官曾蔭權後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民主黨回顧他過去幾年工作,與其於2005年及2007年的參選政綱對比,當中不少承諾未有實現或進展緩慢,整體來說不合格,難怪市民給他的評分跌至只有40分。民主黨認為,不論是董建華或曾蔭權,均未做到施政「以民為本」,這是結構問題,特區須實施政黨政治,透過普選制度,選出具認受性的政黨,通過行政機關及立法議會互相配合,施政才能暢順,並能回應市民訴求。  

 

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指出,曾蔭權當年曾表示要與立法會建立更緊密伙伴關係,加強立法會制訂政策的參與和角色,但他任來施政親疏有別,與泛民政黨溝通極之有限;問責制未能回應市民的期望,副局長和政治助理表現令人失望,去年全體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更要接受凍薪安排。  

 

曾蔭權參選時曾承諾維護及保障人權和自由,透過媒體發放政府資訊,令市民更易掌握施政方向和措施,但近年警方多次使用武力打壓遊行示威活動,阻礙新聞工作者採訪,並以「膳片」及「膳稿」來代替傳媒採訪,嚴重衝擊新聞自由。   民生方面,曾蔭權兩次參選均沒有隻字提及房屋和土地供應,當樓價飊升、民意及議會各政黨均提出復建居屋時,他卻拖至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才處理,與其當初表示「施政以民為本、貼近民意、符合民情」有很大落差,可謂「後知後覺、知而不做、做又太遲」,確是很大失誤。  

 

2007年,曾蔭權提出十大基建,至今只有少量工程已動工或展開,其餘仍未動工,或在研究或諮詢中(見附表),只在規劃地政,特別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及保育文物方面,實施《分區計劃大綱圖》加入發展限制、把毗鄰郊野公園而未規劃土地,加以規劃,以及保育歷史建築物,例如景賢里等,是較受市民歡迎。  

 

針對關懷老弱傷殘、解決貧富懸殊及幫助不幸社群的承諾,曾蔭權卻大大令人失望;長者輪候院舍宿位平均仍要等34個月,2007年至今的貧窮人口有增無減,3年增加4萬貧窮人口。雖然政府已增加醫療開支,但公營醫護人手流失,嚴重影響醫療服務質素,而政府提議的自願私營醫療保險計劃,反會加劇醫療通脹,增加公營醫療壓力,醫療融資改革就「擱置」在諮詢中。曾蔭權亦曾提出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會帶領政府在公共醫療、福利、教育、退休保障等範疇,及早籌謀,但多年施政未見及早規劃,連港人內地配偶也要「上街」示威,要求可在港產子;民間社會多年來要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更是毫無踪影。  

 

2007年參選時,曾蔭權曾表示首要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但4年以來,他一直拖延更新空氣質素指標,今年5月才表示,將於今年內作出更新,而開放電網仍無限期研究中。他並提出把香港打造成亞洲區首位金融中心,但雷曼事件反映本港金融監管缺失和小投資者缺乏保障,大大打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   然而,對於曾蔭權任內向立法會提出公平競爭法、訂立最低工資及在小學逐步推行小班教學,以及提出多種減免稅項,發展人民幣業務等,民主黨表示歡迎,希望政府積極推動,最終能訂立公平競爭法。

 

副主席劉慧卿    立法會黨團召集人李華明

2011年10月10日

行政長官施政成績表(2005-2011)